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发症之一,调查显示亚洲人群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较高,尽管积极调节血糖使之处于理想的范围之内,但仍有58.6%的糖尿病患者逐渐并发糖尿病肾病表现为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甚至终末期肾衰竭。虽然人们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不断深入,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糖尿病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有文献报道补体系统可能通过旁路途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途径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无论补体系统经由任何一条途径被激活,它们均存在补体C3和C5在C3转化酶/C5转化酶的作用下裂解产生补体片段C3a、C5a这一过程。同时,补体C3a、C5a片段也是参与补体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之一。补体C3a、C5a生物学效应的发挥主要是通过特异性激活其相应的受体C3aR、C5aR来实现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外有关补体C3a、C5a及其相应受体C3aR、C5aR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均十分有限。故本研究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组织中C3aR、C5aR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关系,并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和尿液中补体C3a、C5a水平变化,探索补体C3a、C5a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关系。目的(1)了解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组织中补体C3a、C5a相应的受体C3aR、C5aR的表达变化,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及尿液中补体C3a、C5a水平变化。(2)探讨补体C3a、C5a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对象和方法(1)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石蜡标本45例。根据糖尿病肾病肾脏病理分级标准(2010)将入选的石蜡标本分为:(I+11)级组(13例)、III级组(21例)、IV级组(11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并且因肾脏肿瘤进行肾脏切除手术的患者的远离肾脏肿瘤组织至少1cm的正常肾脏标本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肾脏组织中补体C3a、C5a的相应受体C3aR、C5aR的表达情况。(2)收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液标本各13例作为病例组;10例阴性对照组血清和尿液标本来自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10例阳性对照组血清和尿液标本来自于同一时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ICU住院的脓毒血症患者;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血清和尿液标本中补体C3a、C5a的水平。(3)所有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均在住院后第二天清晨留取尿液标本及空腹抽取肘静脉血,进行血清及尿液相关临床指标的检测。结果(1)在各级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组织中,C3aR和C5aR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随着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的加重,其表达逐渐增强(P<0.05)。(2)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C3aR和C5aR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组织中的表达与部分临床指标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等呈正相关性(P﹤0.05)。(3)糖尿病肾病患者和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和尿液标本中补体C3a、C5a水平均高于健康成年人(P<0.05),并且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C5a水平升高尤其明显。结论(1)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内存在整体及肾脏局部补体活化现象。(2)补体C3a、C5a参与糖尿病肾病的肾脏病理损伤,在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