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取由中央档案馆出版的《日本侵华战犯笔供》第五册中古海忠之的供词原件为研究对象,采取语言学、心理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语言使用特征这一视角对战犯笔供进行解读,以考察古海忠之作为战犯这一特殊群体在特殊时期中形成的语言使用特征。本论文试从“用字”“用语”“文体”三方面对古海忠之的笔供展开分析,总结和归纳了笔供中的语言使用特征,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古海个人经历,对其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解读。通过研究现得出以下结论:语言使用特征方面:1、用字使用上,①汉字以日语旧体字为基础,掺杂使用新体字和中国汉字;②假名中98%为片假名表记,属于“汉字片假名混合文”结构,并出现由片假名向平假名转变的现象。2、用语使用上分“感情用语”“观念用语”“谢罪用语”三方面,各具鲜明特征。①感情语言中,情感强度偏高,均属于为消极情感,且与认罪表现关系紧密;②观念用语中,“抗日战争”的三要素中国、日本、战争各具特色,表现为使用大量中日两国战时用语,既含有批判色彩,又含有尊敬之情;③谢罪用语中,以第一人称展开供述,对自身职责、犯罪性质进行多方定位,并反复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忏悔之意和接受审判的姿态。4、文体使用上,以简体为基础,掺杂使用敬体、军队文体。经过对古海忠之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分析,笔者总结出其语言使用特征主要受中日两国文字政策、中日文字书写的相似性、古海忠之的军队履历、及中国政府开展的战犯教育、古海忠之对中国人民的忏悔态度、笔供的法律性质等因素影响。本论文从战犯语言使用特征为切入点对笔供进行解读,相信本文对今后的战犯研究、笔供研究、语言学研究都将带来积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