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交叉点,作业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学科教学的保障,也是课后的延伸和补充。对教师来说,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和获得学习反馈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完成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然而,为求立竿见影的知识传递,教师往往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课堂组织教学,却忽略了课后作业的设计。初中阶段,不少学科教师就惯以采用“题海战术”,其中,英语学科本身离不开强度操练的特性更是助长了这一趋势,其每一阶段的“输出”却也未必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效果。作业的随意性、依赖性和无层次性反而让学生身心疲倦甚至产生反感情绪,最终呈现出无效作业、重复作业等弊端,周而复始,教师的机械化批改和尽心尽力也成了无用功。由课后作业引发的种种消极问题急需寻求解决方案,学生需要的、教师能给予的,究竟是何种形式的作业?在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变革的今天,为课后作业开辟一条新道路俨然成了必要的需求和趋势,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基于云学习和移动学习,设置适合学生的弹性化作业是发展的基准和方向。一则,作业的质一定要有保证;二则,作业的量不能成为师生的负担。作为尝试,本文的主旨正是围绕这一问题,以初中英语学科为例,在不直接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选取弹性化的拓展作业及个性化的分层模式,进行设计研究。探索如何在不放弃基础书写练习的基础上,让拓展作业布置地让学生更爱做、并能认真对待?如何让教师的工作量减量但又牢牢掌握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如何简单地、又不需要多学技巧地借助些现代化工具来实现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本着作业设计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重个性化设计的理念,笔者将作业难易分层与兴趣拓展相结合,突破课本及配套教材上知识的局限性,借助网络,分类整合有用资源。在为期1个月的正式任课期间,让所代课班级的各10名学生进行体验,并互动交流感受,在后续的寒假期间,再根据实情进行升级改进。整个研究过程在多元智能理论、输出假说及人本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交叉采取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及访谈法,不仅针对作业的内容形式——分层拓展而展开,更是对作业在四类代表性平台——云通讯类、云网盘类、云词典类、云笔记类上的可行评价方案进行了设计研究,并挖掘其尚可改进的空间,研究对素材的衔接和平台技术的运用。在研究收尾时,笔者通过反馈和分析,发现在云平台运用分层拓展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师对作业的形式设计和对学生的前测、进度追踪、评价,更是鼓励了学生,进一步地挖掘着学生的潜能。笔者力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将来云平台在常规作业、教材配套作业的运用打开前景,让教师们能更大胆地运用这样的方式,有效地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