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各种惠益,作为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的重要纽带,对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研究是探索人地耦合关系和开展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中亚地区地处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地带,是生态较为敏感脆弱的地区,且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目前对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本文以中亚
【基金项目】
:
遥感所“一带一路自然灾害监测和风险评估”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各种惠益,作为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的重要纽带,对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研究是探索人地耦合关系和开展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中亚地区地处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地带,是生态较为敏感脆弱的地区,且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目前对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本文以中亚干旱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时空数据和多种模型方法揭示中亚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特征,以此推进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与应用,为区域的生态系统管理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基于InVEST模型对中亚地区的碳储存、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4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和制图研究,结合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法,定量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亚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显著的地带性分布差异和空间集聚现象;1995~2015年中亚地区产水量、土壤保持量和碳储量呈增长趋势,生境质量变化相对较小。(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结果,利用聚类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方法展开生态系统服务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亚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簇和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均呈现显著的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北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高于南部地区,东部山区是提供多种服务的高价值区域。(3)利用相关系数法、均方根误差法等统计参数分析研究中亚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中亚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各异;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指数呈现地带性分布规律,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以垂直地带性为主,其他权衡关系以纬度地带性为主。(4)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展开中亚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的驱动力研究,揭示自然、社会经济等影响因子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中亚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地覆被、地形和气候,而社会经济、人口因素和土壤组分构成对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的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天然草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其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但过度放牧加速了草原退化,并且采用轮牧制度改善草原状况的争论已持续60多年。结合草原模型明确适应性轮牧模式对牧草生长与动物生产过程的影响并优化放牧模式,对天然草原上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尤为重要。APEX(Agricultural Policy/Environmental e Xtender)是由美国科学家开发的,一种常用于为农田政策提供信息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人口发展的新常态,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持续且深远。中国从2000年开始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近年来呈现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发展趋势,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老龄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总体单调递减的趋势,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以2010年为转折点,呈现出先下降再小幅回升的趋势,而同时期对应的是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人口老
政府对艺术的支持源自于西方世界,最早可以追溯到教会、贵族以及大商人对于艺术赞助行为。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建立以后,开始通过税收、法案以及其他公共权力介入到艺术文化领域。二十世纪上半叶,随着国家对艺术的管理逐步深入,国家支持艺术经济的思想也开始萌发和成熟。特别是在当时经济发达的英、美、法等国家,为更加充分地发挥其艺术文化职能,维护艺术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和稳定运行,确保公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到艺术文化成果,在
随着微波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微波无源网络无论是在天线馈电系统中,还有射频电路系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而随着电子设备的逐渐小型化,对电路系统在尺寸和性能上的要求更加严苛。因此,通过将不同功能的器件结合在一起进行融合设计的理念便应运而生。特别是实际需求量很大的滤波器和其他器件的融合设计最受重视。本论文从无源系统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器件:滤波器和功分器的融合设计出发,解决并设计出了一系列滤波功分器。特别是
中国进入新时代,这既是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发展转型的重要挑战。当前,中国经济既面临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频发的外部环境,也面临着国内劳动力成本迅速攀升、资源环境束紧等不利形势,再加上“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世界主要经济体受到疫情影响增长动能不足,面对经济发展内外疲软的局面,中国亟需寻找有效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途径和手段,实现发展方式的动力转变,从依靠要素驱动向依靠创新、结构升级驱动的高质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金融部门的规模已迅速增长至世界前列,但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的是,我国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仍然明显低于西方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其中,地区金融市场分割与所有制歧视现象始终是阻碍国内资本分配效率进一步提升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并购市场经历了井喷式的增长阶段,尤其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愈发频繁,这对于促进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积极作用。因此,在当前中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前,我国仍然处于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对于经济建设而言,土地作为最为基础的生产资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形成极具特色的城乡土地二元结构制度,即“城市土地国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这项土地制度的实行能够为早期的城市化进程,提供较为低廉且足量的土地资源,为建设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
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环境规制已成为全球议题。多数国家纷纷采取强制性政策、经济激励政策、信息披露机制等措施来对环境进行规制。我国政府更是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把环境保护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改革生态文明体制,综合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来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矿产资源为人类社会的生存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矿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基础产业的地位,同时也会对生态
河流溶解态无机氮是评价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全球范围内大部分近海流域都经历了进入河流的氮通量的大量增加而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和淡水生态系统服务退化。作为全球河流氮输出的热点区域,系统阐释中国近海流域水文、水质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能够为流域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深受气候变化和人类双重扰动的亚热带中尺度近海流域—九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观测、同位素示踪分析、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