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铬提钒尾渣中有价金属元素分离与提取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yld2006_ld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丰富,但钒渣钠化焙烧-水浸提钒后将排放大量的含铬提钒尾渣,浪费资源的同时对环境危害极大。本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含铬提钒尾渣的成分和物相特征,开展了含铬提钒尾渣的碳热还原反应的实验研究及尾渣中有价元素酸法浸出和分离的实验研究,并在此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条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相结合的含铬提钒尾渣综合处理工艺,研究成果可为实现含铬提钒尾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提供借鉴,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含铬提钒尾渣的主要物相为赤铁矿相、尖晶石相和辉石相,V、Cr主要存在于尖晶石相中。碳热还原温度为1200℃时,尖晶石相被破坏,铁、铬被还原后形成铁铬合金,钒、钛被还原后生成碳化钒和碳化钛,分布于铁铬合金与辉石相的界面上。在还原焙烧温度为900℃,磁场强度为100mT条件下,经还原焙烧、湿磨和磁选后得到w(T.Fe)为88.1%的铁精粉,钒、铬在磁选尾渣中得到富集。(2)以浓度为80%硫酸溶液为浸出液可使实现磁选尾渣中钒、铬的有效浸出;以20%P204+80%磺化煤油为萃取剂,在不同的pH条件下对浸出液进行萃取,可实现浸出液中铁、钛、钒的萃取分离,经反萃后得到含钛溶液和含钥钒溶液,可用于制备钛白粉和钒酸铵;在pH为7条件下对除铁、钛、钒后的萃余液进行水解,煅烧水解产物可获得w(Cr2O3)为89.6%的粗铬产品。(3)采用“碳热还原焙烧-磁选-硫酸浸出-P204分步萃取-水解”的方法可实现含铬提钒尾渣中铁、铬的回收利用,铁精粉中铁的回收率为57.7%,粗铬产品中铬的回收率为78.7%。处理后的尾渣中钒、铬含量较低,且均以难分解的致密尖晶石相存在,对环境的危害大大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报告2001年2~10月连续7例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在左心转流下行降主动脉瘤切除及人造血管置换术1例,2例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及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术,4例
采用电化学噪声技术,研究了铝合金2024-T3在NaCl溶液中孔蚀过程的电化学噪声特征.结果表明:电化学噪声的时域数据通过传统的FFT变换后得到的频域曲线SPD的特征参数(W、、k和f
在近年来的软件发展中,组件化和网络的进步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软件工业的主要突破点便是软件之间的结合和组件化。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有关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组件技术和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针对GIS的特殊性,指出了用组件技术构建WebGIS系统可行性、一般步骤和主要任务,着重剖析了在WebGIS系统中组件模型的运行机制。将组件对象模型这一新的技术引入 WebGIS领域,提高 WebGIS技术水平和工作
用反相胶束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CeO2/聚苯乙烯杂化材料.XRD分析表明,纳米CeO2/聚苯乙烯杂化材料中,CeO2是无定形粒子.XPS分析表明,杂化材料并非简单的物理混合,CeO2纳米粒子与
以甲基橙为模型反应物,研究了连续循环固定床光催化反应器的动力学过程.根据光催化氧化过程特点,分析并建立了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该反应系统的动力学过程进行动态数学模
研究了La(NiCoMnTi)5、Ce(NiCoMnTi)s、Pr(NiCoMnTi)5和Nd(NiCoMnTi)5四种贮氢合金电极在不同放电深度(DOD,depth ofdischarge)下的交流阻抗谱,结果表明,在金属相α、氧化物
应用5-参数Morse势方法模拟了O-Ni表面相互作用势,考察了氧原子在镍三个低指数表面的吸附特性.同时构造了羟基与Ni(100)、Ni(110)和Ni(111)表面相互作用的推广LEPS势,获得了
The standard transfer Gibbs energies (Δ trG° )of KBPh4 from reference solvent of water to water/ethanol, water/propanol, water/2-propanol,water/ethylene g
The solution property of amphiphilic graft copolymer has been examined by means of NMR,TEM and viscometry. It is found that water and toluene are selective solv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non-enzymatic bioreduction of gold,silver,platinum,palladium and rhodium ions by Bacillus megatherium D01 biomass has b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