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吾尔商业经济带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为维吾尔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清代新疆经济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果,但清朝前期的研究相对不足,而且所采用的史料也大多为汉文,用民文史料去研究清代新疆经济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少见。本文在利用民文、汉文和外文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语言学、民族学及历史学知识,多层面、多角度地对清代南疆维吾尔商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清朝统一新疆前后的维吾尔商业经济的发展差异,并找出了原因。这不仅对研究清代维吾尔社会发展史和民族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可以为新疆经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清朝统一新疆之前的维吾尔商业经济状况。这一时期,准噶尔汗国对维吾尔人民进行苛刻统治,使社会生活不得安宁。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手工业停滞不前,商业也很萧条。第二部分探讨了清朝统一新疆之后的维吾尔商业经济状况。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也很发达,维吾尔人的买卖活动还是在“巴扎”进行,“巴扎”很繁荣,南疆与内地的物资交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频繁,内地的茶叶、丝绸、大黄等运到南疆出售和转运到国外销售,南疆地区运往内地的牲畜、皮毛、玉石数量也相当多。这一时期,南疆与周边的贸易也很繁荣,尤其是跟中亚浩罕国的贸易特别活跃。但到了清代后期,由于俄国吞并了中亚,英国吞并了克什米尔和印度等地,南疆对外贸易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形式的贸易。第三部分探讨了清朝统一新疆前后的南疆维吾尔商业经济的差异,并总结出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第四部分分析了清代南疆维吾尔商业经济的特点。清政府在不同时期实行了不同的商业政策。清朝统一新疆初期,由于国力较雄厚,因此对南疆维吾尔经济的控制能力较强,南疆与内地的贸易形式以官方垄断为主。建省后,清政府取消了对商业的各种限制政策,因此私商崛起,维吾尔商人不仅到周边国家甚至到欧洲去做生意,还把商业资本变为产业资本,成了近代工业家。但是清政府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各项措施失当,俄国、英国对南疆的经济侵略猖獗,南疆成了俄、英商品的倾销地,原料掠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