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肾细胞癌是起源于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2010年美国抗癌联盟(AJCC)对肾细胞癌的TNM分期进行了明确,其中局限性肾细胞癌被认为是TNM分期为T1-2N0M0,临床分期为Ⅰ、Ⅱ期者。目前外科手术是局限性肾细胞癌首选的治疗方案,手术方案基本分为2种,一是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采用70度健侧卧位,经由前腹腔入路,由脐上10cm建立穿刺通道置入腹腔镜观察,由肚脐及麦氏点(左侧为反麦氏点)建立穿刺通道置入主要操作器械,由腋前线、腋中线肋缘下建立穿刺通道置入辅助操作器械。切除范围包括肾周筋膜,肾周脂肪,患侧肾脏,髂血管分叉处以上的输尿管;二是保留肾单位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假包膜及部分周围正常肾组织。通常情况下,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肾功能损失75%以下时仍能保持内环境稳定,但肾细胞癌患者,特别是局限性肾细胞癌患者接受肾脏手术,术中对正常肾组织切除、物理损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热缺血损伤、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本身存在着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等因素可能导致大量肾单位被持续破坏,并且肾单位减少后,健存肾单位代偿性肥大,单个肾单位的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形成肾小球高灌注、高压力和高滤过,这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进一步损伤肾单位,导致术后发生慢性肾脏病的几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目的:在确保肿瘤完整切除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减少肾功能的丧失,减少慢性肾脏病的发生率,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徐忠华主任医师团队的肾脏肿瘤手术患者的病例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经腹腹腔镜肾脏肿瘤手术与患者术后发生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因“肾脏肿物”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并将手术治疗作为最初治疗手段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行肾脏肿瘤手术的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术后发生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无慢性肾脏病组、手术造成慢性肾脏病组和既往已存在慢性肾脏病组三组术前 GFR 值分别为 54ml/(min*1.73m2),69ml/(min*1.73m2)和79ml/(min*1.73m2);三组术后 2 月 eGFR 值分别为 47ml/(min*1.73m2),52ml/(min*1.73m2)和 72ml/(min*1.73m2);三组术后 2 年 eGFR 值分别为40ml/(min*1.73m2),47ml/(min*1.73m2)和68ml/(min*1.73m2)。分别计算术后2年较术后2月GFR损失量后,发现既往已存在慢性肾脏病组和手术造成慢性肾脏病组GFR损失量均高于无慢性肾脏病组,而既往已存在慢性肾脏病组和手术造成慢性肾脏病组的GFR损失量差异不显著;且术后2月GFR值≥45ml/(min*1.73m2)组GFR损失量小于术后2月GFR值<45ml/(min*1.73m2);有高血压组的患者GFR损失高于无高血压组;有糖尿病组的患者GFR损失高于无糖尿病组;有冠心病组的患者GFR损失高于无冠心病组;有围手术期并发症组的患者GFR损失高于无围手术期并发症组。在对保留肾单位手术的研究中,将术后2月GFR值与术前GFR之差作为观测指标——术中GFR损失量,发现热缺血时间对术中GFR损失量影响显著。结论:对于肾脏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剩余肾功能总水平,对于患者远期慢性肾脏病发生率有着重要影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也是影响患者远期慢性肾脏病发生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