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轻页岩陶粒纤维和非纤维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1986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关于“建筑节能”“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其中以页岩陶粒混凝土为代表的轻集料混凝土,在工程中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轻集料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尤其是页岩陶粒纤维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目前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文针对这两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一些试验研究:(1)进行了全轻页岩陶粒纤维混凝土和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比试验,发现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均有所提高,其提高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聚丙烯纤维>钢纤维>仿钢纤维;纤维对劈裂抗拉强度影响较大,且钢纤维表现最为显著,提高幅度高达35%。(2)进行了全轻页岩陶粒纤维混凝土和素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对比试验,发现纤维对混凝土抗冻性能提高明显,其中,聚丙烯纤维(PP纤维)最好,其次为钢纤维,最差的为仿钢纤维(HPP纤维)。这说明,纤维的掺入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内部的结构,降低微裂缝在冻融条件下的增加速度,阻断裂缝贯通,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抗冻性能。(3)进行了全轻页岩陶粒纤维混凝土和素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P纤维和钢纤维能提高抗碳化能力,而HPP纤维则降低了抗碳化能力。素陶粒混凝土的碳化系数为2.96。(4)进行了全轻页岩陶粒纤维混凝土和素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对比试验,发现纤维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其中,PP纤维效果较好,钢纤维几乎没有影响,而HPP纤维则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性能。(5)进行了全轻页岩陶粒纤维混凝土和素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性能对比试验,发现PP纤维能够降低通电量,提高了抗氯离子渗透能力;56d抗氯离子能力比28d的高。(6)对混掺纤维混凝土、素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分析,试验证明,混掺纤维更好的提高了抗冻性能和抗渗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河道的综合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要发挥防洪、排涝、蓄水、航行等基本功能,还需要具有
氯离子的侵入是影响广西沿海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当钢筋周围混凝土孔隙液中游离氯离子浓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会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膜,从而引起钢筋腐蚀,承载力降低。
沥青路面是我国公路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离析是造成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针对公称最大粒径较大的沥青混合
钢桁架拱桥具有外形雄伟壮观、跨越能力大、承载能力高等优点,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然而目前针对钢桁架拱的研究相对较少,钢桁架拱桥设计理论的发展滞后于工程实践。本文结
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交通工具不断推陈出新。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命脉,其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至关重要。但随着车辆载重量增大、速度提高,超载重车辆不断出现,加之人们
深基坑工程是当前很受人们关注的岩土工程热点话题,其技术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使得基坑支护的费用在整个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越来越明显,地
高速铁路要为列车的高速行驶提供一个高平顺性和稳定性的轨下基础,这无疑是对高速铁路的沉降稳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桩基在现代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它们的基础承受的荷载也越来
开放源类是一种复合源类,具有源强不确定、排放随机性和排放位置不确定等特点,不同城市因其工业布局、能源结构、地理环境及气象条件和地形的不同,其组成也不同。据统计,在中国北
传统的建筑材料已经远不能满足如今社会的需求,无论是建筑垃圾的不断产生,还是天然资源含量的逐渐减少,这都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对于再生混凝土而言,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已
本文针对车辆动态荷载作用下柔性路面动力响应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多层粘弹性路面结构入手,应用三维动力有限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