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村镇地区分布广泛,人口较多,但村镇建筑抗震性能差,村镇地区成为历次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区域。砌体结构作为我国村镇的主要结构形式,震灾中大量低矮砌体结构民居的破坏及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低矮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是解决我国村镇建筑抗震问题的关键。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在城市多、高层建筑及重要性较高的建筑中应用较为普遍,隔震设计研究比较成熟。由于支座直径较大,需设置隔震沟、底层楼板等,导致造价高、施工复杂,难以在我国广大村镇建筑中得到应用。鉴于我国村镇低矮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特点,设计小直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提高隔震层的位置并设计相应构造措施,降低成本,简化施工。因此,需对所设计的小直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隔震效果、隔震层构造做法的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开展并完成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针对低矮砌体结构房屋一般布局对称、平面尺寸较小、竖向荷载较低的特点,根据常见墙体尺寸,设计了5种小直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并进行了竖向性能和水平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到了等效水平刚度、屈服后刚度、等效阻尼比、竖向刚度等力学性能参数,分析了水平剪应变、试验加载速率及第二形状系数对支座等效水平刚度、屈服后刚度、滞回性能的影响;2.计算对比了各支座的减震系数和水平位移,并对影响支座隔震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到水平位移、减震系数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关系曲线和拟合公式,为应用于低矮砌体结构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设计及选取提供参考;3.为降低造价和便于施工,不设隔震沟和底层楼板,将隔震层设置于室内地坪以上,并解决相应设计带来的门洞口和楼梯在隔震层处断开、隔震层密封防水等问题,提出的构造措施在地震中不影响隔震支座变形。并将该设计及相应构造做法用于整体结构模型试验研究中,验证其可行性;4.应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对砌体结构隔震和非隔震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加速度、位移及剪力等进行了分析,通过与非隔震模型对比,隔震模型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并通过模拟地震作用下整体结构模型试验得到验证。论文研究结果是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村镇砌体结构民居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编制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