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中村是在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过程中,农村逐渐被城市包围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城市地域现象。城中村改造,可以认为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过程。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涉及利益主体众多,包括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各方主体都在基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进行利益博弈。补偿安置方案不但要考虑村集体和村民的直接经济利益,还要考虑村集体和村民的间接经济利益;不但要考虑直接参与主体(开发商、村集体、村民)的利益,还要考虑间接参与主体(城市的低收入人群、流动人口、社会公众等)的利益。在目前的改造实践中,补偿安置方案的主要问题是对补偿对象规定执行不够严格;对村集体远期补偿方案不够明确;对低收入、流动人员隐形利益补偿不够重视;对社会公众利益补偿不够合理等。本文以城中村改造补偿安置方案为研究点,遴选土地发展权、土地增值等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通过阐述国家、省级、市级等不同层面的政策安排,对珠海市香洲区城中村的改造进展、改造特点等进行现状分析,具体以上冲村的补偿安置方案为例,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选择广州市猎德村、深圳市田贝村作为城中村改造补偿安置方面的典型案例,针对其补偿安置方案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政府应该在补偿安置标准、土地增值分配、村务公开透明、引入实体经济、推行村民再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切实解决好村民的补偿安置问题,实现城中村改造应有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