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明、荧光素、尼罗红及尼罗兰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9471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别以罗丹明、荧光素、尼罗红和尼罗兰为母体,从改善罗丹明的荧光量子产率、大斯托克斯位移和引入活性基团方面对其结构进行修饰;从改善荧光素的荧光量子产率对pH值的敏感范围、对光敏感的基团、特异选择性和大斯托克斯位移方面对其结构进行修饰;从改善尼罗红和尼罗兰荧光量子产率和水溶性方面对其结构进行修饰。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对这些衍生物进行性能检测,从中筛选出性能优异的荧光探针,并应用在荧光微球的制备、亚硝酸根离子的测定和细菌中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检测方面。设计合成了性能优异的烯丙基罗丹明B、烯丙基荧光素、烯丙基尼罗红、不对称罗丹明和吡咯烷基罗丹明S五种荧光探针,并通过分散共聚和吸附的方法制备了五种聚苯乙烯基质的荧光微球。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制备的五种荧光微球进行了表征,发现这五种荧光微球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高且稳定的荧光强度。研究了这三种共聚荧光微球在四氢呋喃中的光谱性质,发现聚合在微球中的荧光探针具有和自由荧光探针一致的性质。并对这五种荧光微球和相应的荧光探针在乙醇中不同的荧光光谱,作了理论探讨。此外,在共聚荧光微球的表面引入了氨基功能基团,并测定了氨基的含量。设计合成了不对称结构的罗丹明衍生物,从中筛选出性能优异的荧光探针,它是N端刚化的7-羟基-1,2,3,4-四氢喹啉不对称罗丹明。在酸性介质中,发现它能和亚硝酸根离子进行反应,生成荧光强度低的产物,利用这种荧光淬灭的机理建立了测定亚硝酸根离子的方法。此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使用此方法来检测水中痕量亚硝酸根离子,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设计合成了两种具有活性基团的酰胺类荧光素衍生物,以期在生物分析方面得到应用。光学性能研究的结果表明,酰胺类荧光素衍生物能提供多种吸收和发射最大值,具有良好的特异选择性和光稳定性,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并适合在酸性、中性和碱性环境下对生物体进行标记。设计合成了底环上有氯、溴和羧基的罗丹明衍生物,在此基础上能设计出含有活性基团、复杂结构和适合生物检测的罗丹明衍生物。合成了1-(5-荧光素)-2,4,6-三甲基吡啶鎓高氯酸盐,由于其结构中含有阳离子可与生物体内负电中心通过静电引力结合,有望通过进一步研究其荧光性能而在生物分析中得到应用。设计合成了含有活性基-羧基、氨基、羟基的尼罗红和尼罗兰衍生物,用来标记生物分子。合成的水溶性尼罗红比文献报道的收率高,尼罗兰衍生物能用作酸碱指示剂来测定细胞中的pH值。此外,水溶性好的双羧基尼罗兰和尼罗红,用来对细菌中的聚羟基脂肪酸酯进行染色,并通过荧光显微镜来鉴定聚羟基脂肪酸酯的胶束,从而建立了简单、快速、高灵敏的染色方法。
其他文献
关于'民族资产解冻',坊间流传几十年,至今还有很多人深信不疑。其中有一个版本说,某朝某代有人留下一笔巨额资产,被国家认定为'民族资产',国家计划通过不公
随着推荐系统的持续发展和应用,用户数和项目数骤增,导致现有的推荐系统受到冷启动问题、稀疏性问题和可扩展性问题的阻挠。本文从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出发,深入探讨了协同过滤
目的通过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方法转变观念,进行安全培训,完善护理安全预防机制。结果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抑郁状况。方法对243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了解患者生活质量和抑郁状况。结果糖尿
<正>恶性肿瘤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在手术操作和检查过程中任何不恰当的操作均可能导致肿瘤的种植和转移。Cole等[1]提出了无瘤操作技术的概念,是指在恶性肿
目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 HCC)是致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新兴的基因治疗给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可以通过组织特异性启动子调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效果及对性激素和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接
<正>作为一种特殊化的语篇载体,电影将图像、音乐、语言以及声音和文本进行了巧妙地结合。借助听觉、视觉以及触觉,并且通过语言、图像以及声音和肢体动作等方式进行交际的现
中国现行住宅物业管理体制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业主个人等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多元管理主体并存博弈的体系。为了确保这种住宅物业多元管理体系健康、和谐、持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市场上逐渐涌现出各类专业的服务公司,以解决各类专业问题,档案业务外包也在我国兴起。兴起之初,关于档案外包的可行性研究层出不穷,有学者认为有存在的必要,有学者则持反对意见。近年来,或因档案人员不足或因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或因自身条件的限制等,档案业务外包日益增多,并逐渐被档案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所接受。但随着业务外包实践的不断发展,档案业务外包风险防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