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倒”是一个极有特色的词语,它是人们准确、形象、生动地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有关副词“倒”的研究成果颇多,且涉及面较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副词“倒”的基本语法意义、焦点敏感特性以及“倒”字句的组句模式三方面对副词“倒”做了进一步的考察。第一部分概要介绍研究背景、范围、方法、意义,语料选取原则,以及全文结构等。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副词“倒”的基本语法意义。借助于副词“倒”的语义框架对其基本语法意义进行了详细解读,发现其意义实现过程与预设密不可分,并且是分两个步骤完成的:首先是否定,对预设结果进行否定;然后是对比,实际结果与预设结果之间的对比。副词“倒”的特殊表达效果正是在这种否定与对比中体现出来的。在对不合法句子的分析过程中,得出了两条使用副词“倒”的一般规则R1、R2。第三部分对副词“倒”与焦点之间的关系做了相关研究。副词“倒”是一个对焦点敏感的算子,按照与之关联的焦点的不同类别,可以将其分为对比焦点敏感算子“倒1”和话题焦点敏感算子“倒2”。通过对焦点敏感算子“倒”的分析,本章增加了另一条使用副词“倒”的一般规则R3,作为对规则R1、R2的补充,并对这三条规则的使用做了简单说明。第四部分对“倒”字句的组句模式进行了考察。副词“倒”的语义功能多在句内就能实现,跨句形式所占比例较少。这与近义词的存在及组句模式的特点有关。“倒”字句的组句模式主要有三种:①“B倒C”系列;②“B1C1,B2倒C2”系列;③“B1倒C1,D”系列。其中模式①所占比例最大,这一模式分布特点可以在经典作品中得到验证。“倒”字句的组句模式与主观性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据此由易向难过渡。最后是余论,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从两方面说明了在本研究基础上可做的延伸探索,并进行了初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