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卢梭的平等观比较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malu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等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对等关系,是建立理想社会的原则和价值取向。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两个伟大思想家,马克思与卢梭表达了他们对人世间不平等的愤慨,自觉地关注和探究平等问题,主动肩负起追求与实现人类平等的历史重任。卢梭在设想人类自由而平等的自然状态的基础上,揭露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及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石破天惊的平等思想,让当时的思想家乃至封建统治当局感到非常震惊和恐慌。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平等观的肯定和批判,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篇章。本文在研读卢梭与马克思平等思想相关著作的基础上,参鉴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成果,总结出二者平等思想的异同点在于:马克思与卢梭都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平等起源于私有制,平等的历史演进过程是辩证的,平等的实现是建立共同体,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虽然马克思与卢梭的平等思想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但其区别也是极为明显的。卢梭平等观的出发点是抽象的人,而马克思却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卢梭认为自然平等向社会不平等发展的动力是人自我完善化的能力,而马克思认为原始平等向阶级不平等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卢梭不赞成完全废除私有制,而马克思却主张彻底消灭私有制;卢梭平等观的实质内容是权利平等,而马克思却以社会平等作为其平等观的实质内容。因此,马克思的平等观是科学的,具有合理性、实践性,远远超越了卢梭的平等观。此外,本文基于对马克思和卢梭平等观的比较分析,阐述了马克思平等观的现实启示。
其他文献
“市民社会”思想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是“私人利益的体系”或特殊的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它包括了处在政治国家之外的社会生活的一切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新奥尔良城变成了一片废墟。对于这场悲剧发生的原因,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了探讨。然而,大多数
企业竞争力是隐含在核心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常表现为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广西沿海铁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它的核心竞争力——货物运输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