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CoHEMA)并探讨其栓塞家猪奇网(rete mirabile,RMB)的技术可行性。材料与方法:1.实验室研究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溶于乙醇中,加热至50~60℃,此时聚合反应开始进行,6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即得HEMA聚合物的乙醇溶液。将聚合物乙醇溶液倒入过量的蒸馏水中,使其沉淀析出固体,将得到的固体加入乙醇中使之再溶解,再次加入水使之析出,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将沉淀物置于烘干箱中除去水分,再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将聚合物、水、无水乙醇、显影剂溶液以一定比例混合,搅拌溶解,即得CoHEMA栓塞剂,并测得该溶液中乙醇最佳浓度为16%。之后进行了体外模拟输送实验和体外模拟栓塞实验以验证共聚物对不同类型微导管的兼容性、注入速度及体外模型之栓塞效果。2.动物实验选用健康家猪6头,体重25~30kg,雌雄不限。术前12h禁食,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1mg,应用盐酸氯胺酮结合咪唑安定将家猪全麻至满意状态。之后分离出股部隐动脉,切开,置入5F导管鞘,应用5F造影导管行颈总动脉插管,注射对比剂行颈总动脉造影。之后在roadmap指引下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超选送入咽升动脉,微导管头端放置在咽升动脉咽支的远端,行微导管造影。经微导管用1ml注射器在透视监视下注入实验用CoHEMA,栓塞至颈总动脉造影复查栓塞侧RMB不再显影为止。按预定分组时间随访观察,随访观察时间分别为:栓塞后即刻、1周、4周、8周、12周、24周,随访观察内容为动物生存情况(饮食、神经系统)、复查造影,观察有无血管再通现象;最后处死动物,开颅完整取出双侧RMB和脑进行组织学病理学检查,观察RMB血管内及其周围的变化,组织学病理学检查分三组急性期(栓塞后即刻、栓塞后1周)2头、亚急性期(栓塞后4周)1头、慢性期(栓塞后8周、12周、24周)3头。结果:1.实验室研究体外模拟输送实验表明,共聚物对不同类型的微导管兼容性好;加入的碘海醇对比剂不影响共聚物的沉淀,可以用作为栓塞材料的对比剂;并测得该栓塞剂溶液中最佳乙醇浓度为16%;体外模拟栓塞实验表明共聚物以0.083ml/min的注射流速推注最佳,并且再次证实共聚物对不同类型微导管兼容性好。2.动物实验实验中对6头家猪的6个单侧奇网进行了成功栓塞,栓塞及随访观察过程中没有遇到技术性困难,6头猪的栓塞效果较为满意,栓塞过程没有发生堵管现象,拔管顺利。并且再次证实共聚物对不同类型微导管兼容性好。栓塞后随访观察实验动物均存活良好,饮食及神经、运动状况均没有异常,也无畸形发生。栓塞后即刻造影并在计划随访观察期内造影复查,显示所有家猪栓塞侧的咽升动脉/奇网均未见显影,其中3头猪的奇网通过颈外动脉的吻合支(ramu sanastomoticus)RA和吻合动脉(arterial anastomotica)AA显影,并且与栓塞前血管造影相比,RA和AA有不同程度的增粗。动物处死后解剖,大体标本观察,脑组织未见异常变化,RMB血管内可见不同程度栓塞,所栓塞的RMB较对侧质实。组织学观察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光镜所见: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均未见明显炎症反应,未见血管壁破坏及异常形态学改变。结论1.研制的CoHEMA作为一种非黏附性液体栓塞材料,具有容易判断栓塞起点和终点,容易通过输送微导管,并可兼容各种市售的微导管。2.栓塞材料的最佳注射流速为0.083ml/min。3.研制的CoHEMA黏度低、生物相容性好、无细胞毒性、可控性好。4.16%的乙醇作为CoHEMA溶剂是安全的,未引起血管内外破坏等不良反应。5.研制的CoHEMA栓塞效果稳定可靠,因此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进入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