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疾病中胸痞常见证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中医学认为胸痞是属于痞满之下的一个二级诊断病名,如《中医内科学》:“痞满……按部位分有胸痞、心下痞等。”因其极少单独发病而常被临床所忽略。但是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病人有胸闷不舒的症状时,又不能不考虑其中医诊断与治疗。并且反观所有并发胸痞的疾病,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疾病有不伴胸痞者。这也就说明虽然胸痞多与其他疾病合并发病,但它有属于自己独立的病机特点。故而在临床上应当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来对待。只有充分认识到胸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深刻认清胸痞的病因病机,才能在临床潜方用药时更有针对性。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对于证候的准确把握则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前提,因此本次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探讨胸痞的定义、诊断、病机及治法,明确胸痞作为一个独立的内科疾病的地位。并以临床回顾性研究结合现代统计学方法探讨胸痞的证与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现代理化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综述部分通过对34篇古代文献中涉及到“痞”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探讨研究后,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得出胸痞的定义为:“胸痞是由于外邪内侵,酒食不洁,情志失调,嗜好及职业环境不良,禀赋不足,劳逸失度,上中二焦素有痼疾或失治误治等因,以致正气不足,阴阳气血失调,上中焦气机壅滞,寒、燥、火、湿、浊、痰、瘀血等邪内阻内扰,胸中阴阳之气遏郁,升降失常所引起的以胸部闷窒不爽,吐纳不快,外无膨胀之形,内有塞阻之感,痞而不痛为主症的病证。”并整理出胸痞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再通过对胸痞的主要临床症状“胸闷”的分析研究,明确了胸痞与肺系疾病的关系最为密切,与血气分析结果有内在关联,从而确定了本次研究的基本方向。科研部分目的:通过对117例患者四诊资料的分析,探讨研究胸痞的证与证素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讨胸痞常见证与血气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病房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胸痞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采集,应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以频次、百分率形式表示;中医四诊信息应用主成分分析因子提取结合聚类分析、粗糙集理论聚峰试验进行分析研究。证和血气分析结果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证素分布:通过因子提取结合聚类分析,得出公因子20个,经20次代迭旋转后各载荷系数收敛至可解读水平。经整理后共得出有效公因子13个,经电脑判定结合人工判定后,可以认定胸痞的相关证素主要有病位证素6个,分别是:肺、心、肝、脾、肾、胃;病性证素7个,分别是:气虚、阳虚、阴虚、气滞、火、痰、湿。2.证型分布:通过对以上13个有效公因子及其对应的72个证候进行聚峰试验。先以简单约简按照风险决策值最小的原则确定聚峰目标个数为4个。后将数据代入Nelson模型检验公式尝试聚峰,共得出3个常见证,分别是:“肺脾气虚痰湿内阻证”、“肝胃气滞证”、“脾胃阳虚湿郁化火证”。另有单独一例聚峰失败。所得出的3个常见证并没有明显违反中医理论的地方,故判定为相对可信。3.常见证与血气分析结果的相关性的研究:在得出以上3个常见证型后,以这3个常见证为标准重新筛选117例病例,共筛选出病例43例,其中符合肺脾气虚痰湿内阻证病例18例,符合肝胃气滞证病例11例,符合脾胃阳虚湿郁化火证病例14例。对这43例病例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初步处理,从血气分析的角度来观察证。以胸痞中医辨证的三个证为因变量,pH、PO2、PCO2分别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Logistic回归、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得出的回归方程,推断出在血气分析的结果中以氧分压偏移为主的病例的证偏向于肺脾气虚痰湿内阻的可能性更大。在血气分析的结果中以酸碱度偏移为主的病例的证偏向于肝胃气滞可能性更大;为在血气分析的结果中以二氧化碳分压偏移为主的病例的证偏向于脾胃阳虚痰郁化火的可能性更大。
其他文献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以下简称高氮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等优异的力学性能,优良的耐蚀性能和磁性能,通过以氮代镍既能稳定奥氏体组织又能大大降低原材料成本,高氮钢的研究工作
Al-Mg-Si-Cu系合金具有较高强度,但耐蚀性较差,限制了该类合金工程应用。采用显微硬度计、电导率测试仪等手段表征Al0.7Mg0.95Si0.35Cu合金的单级时效行为;研究二级时效温度
学会学习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条件。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际,从转变师生观念、转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