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滨县凸起南坡(单家寺油田)历经四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发现了Nm、Ng、Ed、Es1、Es3、Es4等6套含油气层系,探明含油面积41.23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930.63×10~4t,已投入开发了单2、单10、单6等10余个稠油及稀油区块,动用地质储量8434×10~4t,可采储量1622.4×10~4t,累计生产原油1200.0861×10~4t。本区一方面整体进入高勘探成熟期,另一方面勘探范围狭小(面积80Km~2,完钻各类探井145口,每平方公里平均1.81口),因此,进一步勘探难度大,资源接替矛盾十分突出。勘探开发实践表明,滨县凸起周缘发育多个层系的地层超覆稠油油藏,包括沙三段,沙一段,东营组,馆陶组,其中馆陶组下段油藏分布范围最广,并且只有该层系的储层直接超覆于滨县凸起之上,从西部的单六块到东部的单二块和单十块普遍存在这一现象。根据目前的地质认识,本地区馆下段储层一般分为三个砂层组,三砂体多为厚层块状,属于馆陶组早期凸起边缘的小型扇体沉积,向上过渡为具有坳陷期特征的辫状河沉积,因此,馆下一二砂体向北部凸起方向具有更大的展布范围。在东部的单二块和单十块北部储量边界之外,早期的探井也有一些油气显示,如单二块西北部的单82井,在馆下段钻遇单层厚度8米的油层,单十块北部的单5井和单70井在馆下段也钻遇薄储层,并见到油气显示。为进一步扩大单家寺油田含油范围,寻找到新的储量接替阵地,保证单家寺油田稠油稳产,迫切需要在对本区上第三系馆下段的构造、地层、沉积、储层和油气成藏规律进行研究。本文即是在精细地层对比划分、多元综合标定的基础上,经过精细的构造解释确定本区的构造和断裂系统,利用地震相干性分析技术确定超覆边界,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定性描述地层展布,最后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定量描述储层展布,提出勘探滚动目标,为油田的增储上产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