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社会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与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但是网络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因素,网络舆论是新闻传播的革命,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传播形态,把传统舆论传播的优点汇聚一身,同时又具有传统舆论传播所不具有的速度优势、互动优势以及平台优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舆论传播促进了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消除,以光的速度传播知识和信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传播能力以及发展机会。但与此同时,网络舆论危机也伴随着强大的感染能力和破坏能力,尤其对于中国这个处于转型期的国度来说,社会危机容易通过网络寻找发泄的途径,进而影响到网络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秩序的稳定。本文就从网络舆论入手,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舆论引导问题。首先,本文从网络舆论引导的基本内涵入手,对网络舆论引导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强化人们对网络舆论引导的认识;指出网络舆论引导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舆论传播的基本思想、公共管理理论、社会控制理论、新闻传播理论、接受理论、选择理论、动机理论、转变理论等,并指出网络舆论引导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揭示当前我国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其次,本文对网络舆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解析,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现在网络舆论所面临的内容问题、网络舆论引导的载体问题、网络舆论引导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网络舆论引导所要面对的复杂性。网络舆论面临的内容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四种:不良信息大量涌现,危害信息难以控制、舆论的暴力倾向、西化倾向以及主流舆论的强度不够。网络舆论的载体部分则分析了社区论坛、聊天室、新闻跟帖、网络博客、互动直播、微博等诸多影响舆论引导的载体。网络舆论引导的现实困境则从网络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把关功能弱化、道德自觉性重视不足、运作模式不协调以及过度控制、反应迟钝等问题。网络舆论引导的复杂性则从网络舆论主体、客体、生成及控制的复杂性四方面展开,阐述网络舆论引导复杂性的具体表现。再次,本文指出网络舆论引导的目的是维持社会稳定、保障意识形态安全、塑造理性公民;实施网络舆论引导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正向引导原则、把握主动原则、多维整合原则、交流畅通原则以及尊重规律性与重视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网络舆论引导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优化环境、监管机制和加强主体道德素养建设三个方面展开。优化环境从建立健全网络舆论法律法规、打造网络舆论引导的配套设施、提升社会公信力、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等四个方面展开。监管机制则包括预警机制、应对机制以及反馈机制。道德素养建设从建设网络社会责任伦理、提高网络媒体的道德自律、提高网民的道德自觉意识、培养网民的独立判断能力四个方面入手。最后,结合突发事件多发的社会现实,对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导进行研究。首先对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危机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基本概括,继之指出了我国当前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控制过度导致矛盾激化、反应过慢导致传言泛滥、传统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缺席三方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突发事件进行舆论引导需要注意的六个要点:掌握主动权、及时发布准确消息、及时开展官方的舆论引导工作、加强与民意的互动、充分发挥微博的舆论引导功能、做好平时的网络舆情环境建设。网络舆情引导是当前我国社会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实施网络舆论的引导既需要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保障,也需要重视网民的主体性,培育网民的道德自觉性,重视打造网络道德形成所需要的网络环境。在完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同时,建设网络文明,推进社会关系的和谐,促进网络和社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