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贡桑诺尔布是清末蒙古王公,他“开朔漠风气之先”的革新创举,奏响了赤峰地区近代化的凯歌。尤其是其一系列教育活动,顺应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的兴学救国的热潮,开创了蒙古族近代教育的先河,表现出一位封建王公罕有的气度和广博的胸怀。因此贡桑诺尔布成为蒙古族历史上,新式教育的创始人和蒙古族近代女子学校的奠基者。贡桑诺尔布创办的崇正学堂、守正武学堂、毓正女学堂,具有着新式教育的特点。他办学的同时,又实施了一系列振兴文化的举措。贡桑诺尔布的教育活动,冲破了蒙古族传统私塾教育的单一形式,打破了蒙古族地区“学在寺院”的教育状况,培养了大批人才的同时,也促进了喀喇沁文化的形成。尽管贡桑诺尔布办学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不切实际的空想性和盲目性,还明显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色彩,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贡桑诺尔布及其所办的学堂。这是贡桑诺尔布所处的历史和阶级局限造成的,我们不能苛求。反之,我们要研究贡桑诺尔布,就是要继承并发扬其不辞艰难办教育的精神,以激励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将现在的教育办的更好,完成历史教给我们的使命。本文在总结众多史学家、文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教育的视角,揭示其教育活动的特点。教育对象方面:贡桑诺尔布采取免费、优待等多种奖励措施,鼓励广大农牧民子女入学堂学习,尤其重视女子教育,使教育真正实现了平民化,闪烁着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色彩;教育内容方面:以近代科学文化取代了旧式私塾传统的教育内容,体现了以掌握切实学问、注重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本的办学宗旨,给当今的素质教育以启迪;师资方面:广聘人才,尤其是大胆使用外籍人才,丰富了师资,使办学具有了较高的起点;教学管理方面:具有严格明确的规则、奖惩分明的校规,同时教师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使教学活动得以有序地进行;课外活动方面: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这一系列特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明显的进步性。挖掘贡桑诺尔布办学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贡桑诺尔布的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