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汽轮机的进汽条件随着锅炉、燃料的差别而变化;不同的季节,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背压也会发生变化。低压缸在不同的工况下呈现出不同的流动特性。 本论文以某型号汽轮机为主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轮机的进汽条件随着锅炉、燃料的差别而变化;不同的季节,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背压也会发生变化。低压缸在不同的工况下呈现出不同的流动特性。 本论文以某型号汽轮机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商业计算流体软件ANSYS CFX14.5对其低压缸内部流动的变工况特性进行数值研究。总结了该型号汽轮机的变工况气动特性,包含了六个变质量流量工况,五个变排汽背压工况。 首先进行了定常数值计算,小质量流量和高排汽背压工况都会导致末级流道内容积流量的减少,末级动叶产生鼓风效应。由于末级动叶采用全周流道的计算模型,定常计算结果分析了压力和汽流力的周向波动特性。鼓风状态下,末级动叶汽流力波动剧烈,呈现出两种形式的气动激励。 随后,对进行了非定常的数值计算,分析末级内部的非定常流动。计算结果验证了两种气动激励的存在形式,也验证了基于末级整圈流道的定常计算对非定常叶片汽流力和静压力波动的预测能力。存在于末级静动叶轴向间距靠近叶顶位置的气动扰动也在非定常计算中被捕捉到。 最后,分析了鼓风状态下末级动叶气动激励的来源。喷嘴叶栅出汽边的厚度以及排汽缸的周向非对称的几何结构,都会对末级动叶产生气动激励。旋转不稳定性流动存在于末级靠近叶顶的区域,它来源于小流量下流动的内在激励,类似于压气机动叶叶顶在近失速状态下的旋转非稳定性流动,导致叶片的动载荷上升。 本论文计算模型采用末三级透平流道以及低压排汽缸的耦合模型,末级静、动叶采用全周叶片流道。全周流道模型的采用增加了计算资源的消耗,但有利于捕捉到末级周向的流场分布;对于旋转不稳定性流动,末级的全周流道也有利于捕捉流动的非定常发展。 通过以上的研究工作对汽轮机低压缸内的变工况流动有了更为细致的认识,特别是小流量下“鼓风状态”的气动特性,为该型号汽轮机在设计和运行方面提供了技术依据,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增压换热器是一种能提高流体压力而不直接消耗机械能的设备,因其结构简单可靠、运转费用低廉而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增压换热器虽然结构简单,但其设备内部流体的超音速混
目前,微、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半导体芯片朝着大功率、微型化、高密度集成方向发展,由此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器件表面需要耗散的热流密度不断攀升。有效地带走工作产热、降低
脉象是血脉搏动的位、数、形、势的综合现象。脉象的形成,不仅与心、血、脉相关,而且与其他全身脏腑机能活动也息息相关。而脉诊的本质就是通过脉象的变化判断病症的部位、性
国内外关于纳米磁流体密封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就其工业应用而言,仅局限于很小范围。在高压、高转速、高温以及密封液体方面的应用还没有达到使用阶段。在
脑电作为大脑活动的电信号表现,以其很高的时间分辨率一直受到科研领域的广泛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之前一直作为临床神经诊断和认知心理研究的脑电技术,也被应用到了神经衰弱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些便携式的脑电图仪作为家用医疗设备也开始走向了普通家庭。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一种便携式的、性能相对稳定的脑电采集系统,用作普通的脑机接口实验和日常的家庭应用。本系统主要包括集成模拟前端和数字部分。采用集成模拟前端
内燃机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作为提高发动机热效率的有效手段,受到业内的高度重视。但余热回收利用各环节效率特性存在差异,且耦合关系复杂,在道路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该技术的节
气膜冷却广泛应用于燃气轮机涡轮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冷却中。但随着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工作环境愈加恶劣,传统的气膜冷却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热端部件冷却的需要。突片作用下的气膜
在全球人口持续增加、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医疗健康支出快速上涨、慢病管理需求旺盛、公共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背景下,面向家庭与个人的穿戴式健康监护在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相
本文运用熵的理论对锅炉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熵的概念出自物理学,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它的定义及应用已经超出了物理学的范畴。熵的性质,功能和作用,以及在其他学科的应用为讨论工业生产问题提供了理论的支撑。众所周知,能源问题已是当今世界瞩目的重要课题,能源的短缺促使人们的节能意识迅速提高,除了认真研究和大力开发各种新的能源资料外,还把合理用能即节能工作放在了重要的地位,而做好耗能设备的节能工作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