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鲚属(Coilia)为中小型鱼类物种,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ea),太平洋中西部至印度洋沿岸是其主要的分布水域。刀鲚(Coilia nasus)俗称、毛鲚、野毛鲚、刀鱼等,为江海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一带,以长江下游水域以及长江口水域年产量最高。凤鲚(Coilia mystus)俗称凤尾鱼、烤籽鱼、籽鲚等,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
【基金项目】
: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2017-02-08-00-07-F00075); 农业部财政专项(2130135-探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D0900802); 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2019-02-08-00-07-F011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鲚属(Coilia)为中小型鱼类物种,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ea),太平洋中西部至印度洋沿岸是其主要的分布水域。刀鲚(Coilia nasus)俗称、毛鲚、野毛鲚、刀鱼等,为江海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一带,以长江下游水域以及长江口水域年产量最高。凤鲚(Coilia mystus)俗称凤尾鱼、烤籽鱼、籽鲚等,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均有分布,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本文从生化、细胞及分子三个水平层次对刀鲚与凤鲚乳酸脱氢酶(LDH)、染色体核型组成和性别特异SNP分子标记进行实验与分析,描述长江口主要鲚属鱼类的种质特性,旨在为刀鲚、凤鲚的种质检验标准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刀鲚、凤鲚的遗传育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刀鲚和凤鲚LDH同工酶研究采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PAGE)分别对刀鲚与凤鲚的心脏、肝脏、肾脏、眼睛、肌肉、鳃6种组织进行乳酸脱氢酶(LDH)分析,结果表明:LDH在刀鲚和凤鲚体内分布较为广泛,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刀鲚6种组织中LDH酶带共有6条,分别由LDH-A4、LDH-A3B、LDH-A2B2、LDH-AB3、LDH-B4、LDH-C4酶带6种组成,除LDH-C4酶带以外,其余5种酶带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而由LDH-C位点组合而成的LDH-C4酶带仅在肝脏组织中有所表达,可称其为“肝带”;凤鲚6种组织LDH酶带同样共有6条酶带,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各组织均仅能检测到4条酶带,酶带表达和活性强度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差异性;通过LDH酶谱结构的不同,可体现出刀鲚与凤鲚的种间差异性。本研究与以往刀鲚不同组织LDH的研究之间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总酶带数、LDH-C4酶带的表达以及肌肉组织的酶带表达数量三点,通过对不同群体刀鲚LDH比较分析,以上三点均得以验证,刀鲚LDH总酶带数为6条,存在LDH-C4酶带的表达并仅在肝脏中表达,肌肉酶带数为5条,而非4条,刀鲚LDH酶带表达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根据生化遗传标记选择的参考指标,发现刀鲚眼睛组织LDH表达稳定、强烈并易获取,建议可将其作为鉴定刀鲚种质特征的生物遗传标记。2.长江口鲚属鱼类染色体核型分析以上海市崇明内河刀鲚和临港近岸海域凤鲚为实验材料,采用鳃丝细胞进行短期离体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刀鲚、凤鲚染色体核型予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刀鲚、凤鲚雌雄染色体数量不存在差异,染色体数目均为2n=48,均属于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核型为2n=48 t;臂数(NF)=48,其性染色体类型为ZW/ZZ型。刀鲚雄性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2.98±0.24-5.67±0.34,雌性为2.32±0.30-5.67±0.22;凤鲚雄性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2.66±0.27-5.54±0.25,雌性为2.31±0.33-5.60±0.36。对刀鲚与凤鲚染色体相对长度进行T检验,刀鲚、凤鲚雌鱼相对长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雄鱼相对长度差异显著(P<0.05)。与以往研究中刀鲚与短颌鲚染色体核型为ZO/ZZ型不同,本研究发现刀鲚和凤鲚雌性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中均存在的一个明显的“点”状染色体,对其进行众数分析后发现,该“点”分布概率在84.2%以上(240个中期分裂相),确认其为鲚属鱼类异型性染色体。3.刀鲚与凤鲚性别特异SNP标记的筛选研究采用测序基因分型(GBS)技术对采自上海市长江口崇明岛水域的40尾刀鲚、凤鲚,其中刀鲚20尾(10♀,10♂)、凤鲚20尾(10♀,10♂),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并对刀鲚、凤鲚的性别特异性SNP标记进行筛选。DNA样本质量检测、数据质量评估以及数据比对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测序获得了高质量的基因组测序数据。刀鲚、凤鲚性别特异候补序列初步筛选结果:得到刀鲚标记候选序列共有115条(100♀,15条♂);凤鲚未筛选到候补序列。对候补序列深入筛选(与刀鲚基因组注释文件相比对并提高测序的平均深度),得到11个刀鲚性别特异SNP标记,均为雌性突变碱基类型,分别位于2条染色体上,确定了刀鲚雄性基因型为纯合子,雌性为杂合子,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确定了刀鲚的性染色体类型为ZW/ZZ型,纠正了以往研究“ZO/ZZ”型的错误。
其他文献
本文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包膜亮氨酸(Leu),研究其对仿刺参幼参生长、消化酶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究仿刺参幼参对饲料中亮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其后,在仿刺参幼参对Leu和异亮氨酸(Ile)最适需求量已知的条件下,通过在饲料中添加3个水平的包膜Leu和3个水平的包膜Ile,探究饲料中Leu和Ile交互作用对仿刺参幼参生长及生理
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其下游江段是指从湖口开始至入海口,湖口江段是指长江八里江段上下长约40 km的长江干流江段。河道分汊较多,江心沙洲同样不少。而且人类活动干扰强烈,沿岸星罗分布较多工厂,导致长江水质受到污染,水域生态压力变大。为更好的了解长江湖口江段渔业资源研究现状,利用2016及2018年的科室历史资料以及2019年在鱼类繁殖期间的4~8月对湖口江段早期资源进行蹲点调查监测。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
刺参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被列为“海产八珍”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刺参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刺参的增养殖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刺参病害的大规模爆发对其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且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高温天气造成山东、辽宁等大面积养殖池塘刺参大量死亡损失,对沿海刺参养殖产业带来沉重打击。因此,研究高温胁迫对刺参的影响以及刺参对高温胁迫产生的应答反应
长江下游安庆段全长约237 km,整个江段由河漫滩、沙洲和低阶地组成,水体有机物和营养盐丰富。安庆江段优良的水文条件和丰富的饵料生物为水生生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境基础,历来是长江下游渔业资源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本文以长江安庆段为研究区域,以长江干流自然岸线、砌石岸线和碎石岸线邻近3km水域为研究范围,以鱼类、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采样法对不同岸线水域中的鱼类等水生生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系统
太湖作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其渔业资源丰富。近些年,污染物通过各种形式进入太湖,生态系统不稳定、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太湖鱼类出现单一化、小型化现象。本研究通过历年调查数据对刀鲚(Coilia nasus)资源利用状况进行研究,并利用2017-2018年数据及查阅相关文献对太湖进行Ecopath建模,评估了太湖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与能量特征,研究放流种类鲢鳙的生态容量及达到生态容量时对生态系统的
刀鲚(Coilia nasus)是一种典型的江海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是长江下游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居于近海,每年2月中旬刀鲚亲鱼开始分批由海入江进行生殖洄游。一般而言,生殖洄游期间不进食,主要依靠体内积累的能量完成长距离生殖洄游,生殖洄游前积累的能量物质对顺利完成整个生殖洄游过程至关重要。近年来,刀鲚资源严重衰退,渔获量急剧下降,渔汛持续时间缩短,洄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水环境恶化以及养殖不规范对大黄鱼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环境因子对大黄鱼的影响、掌握大黄鱼适宜的环境因子范围,以达到规范养殖的目的,是大黄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本文概括了大黄鱼对溶解氧(DO)、p H、盐度、光照及温度这五个主要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研究进展。大黄鱼适宜的溶氧量通常需要在4.65 mg/L以上,在较长时间的低溶氧环境中将
青海湖裸鲤(G.przewalksii)是青海湖的特有种,处于青海湖生态系统的核心地位,仅分布于青海湖及周边淡水支流,繁殖力低,生存环境恶劣,生长缓慢。且由于早期的过度捕捞,产卵场、育幼场的破坏、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青海湖裸鲤资源严重衰退,甚至枯竭。近年来随着增殖放流工作以及修复洄游通道后,青海湖裸鲤资源逐步恢复,但尚未恢复至历史最高时期的资源量。作为溯河洄游性鱼类,沙柳河是青海湖裸鲤一个重要产卵河
毛蚶(Scapharca kagoshimensis)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Bivalvia、翼形亚纲Pteriomorphia、蚶目Arcoida、蚶科Arcidae、毛蚶属Scapharca,俗称毛蛤、麻蚶、瓦楞子等,我国北起鸭绿江,南至广西均有分布,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象山港等区域资源尤为丰富,是重要的经济贝类,不仅肉味鲜美,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也很高。近年来,由于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经济动物之一。然而,在集约化人工饲养模式发展的过程中,多次爆发由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引起的多种疾病,导致惨重的经济损失,制约着我国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如何在保护和胁迫产业生态健康养殖的基础上防止应激和减轻应激的危害是当前研究的热点。EM菌是一种以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等通过发酵工艺培养的复合菌剂,能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