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及其影响分析——基于疑欧主义的视角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r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6月24日,英国举行全民公投,“脱欧派”以超过50%的选票胜出,脱欧既成事实。近年来,受疑欧主义的强烈影响,欧洲部分国家都不同程度的表达过想要脱离欧盟的政治夙愿,带有疑欧主义色彩的事件亦此起彼伏。英国以及欧洲国家所面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移民问题为疑欧主义现象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同时,伴随着政党的政治活动以及社会分化等因素的迅速发展,这些问题持续发酵、相互作用,使得疑欧主义成为促成英国脱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疑欧主义的探究,首先分析英国疑欧主义的主要成因;其次,通过对英国和欧盟关系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并分析英国脱欧公投期间所处的大环境,尝试找出疑欧主义情绪位于高点的主要历史背景;再次,试图将英欧关系的演变作阶段性的梳理,探明疑欧主义下英欧关系的演变轨迹和内在矛盾;继而通过疑欧主义与英国的政党政治,尤其是独立党的政治纲领、英国的国家身份认知以及社会分化的相互作用来阐释疑欧主义对英国脱欧的影响。最后,在英国脱欧的大环境下,就英国脱欧对全球经济,欧洲一体化进程、国际地缘战略格局以及中英关系的影响做简要判断。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疑欧主义是如何影响英国做出脱欧的选择。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量化分析法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分析英欧关系的进程中,将疑欧主义与英国国内三个要素——政党政治、身份认知和社会阶层分化相结合,更好的对疑欧主义如何影响英国脱欧做出有理有据的阐释,以期为英国脱欧的研究提供借鉴参考。论文的难点主要在于英国脱欧依旧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动态过程,所以,关于脱欧的国外最新动向和资料的研究不够充分,也导致对英国脱欧公投以后英欧关系的论述比较粗浅。通过对疑欧主义如何影响英国脱欧以及脱欧会产生哪些影响的分析,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疑欧主义”作为根植于英国人内心的传统对欧态度,其在英国脱欧的抉择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英国脱欧不是一个短期的事件而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适应的过程,其带来的对自身和国际社会的影响是长期且持续的。
其他文献
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中,土地问题最容易引发官民利益冲突,这也导致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而“政治机会结构”是当下解释社会运动的典型范式之一。运用该理论来描述和概括“集体行动”得以产生的政治背景和社会条件,来分析“集体行动”产生的原因。  当下,我国农民可以通过一些渠道维权,比如:村民自治制度、信访制度等现有的政治通道,来自体制内的农民利益支持者以及第三方的大众传媒。而通过分析乌坎事件中的政
中共中央在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会议上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谋求海洋发展切实上升到了党和国家的政策层面。近年来,印度洋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区位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意义得到提升,大国势力的介入使该地区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态势。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贸易国,能源和经济安全深深依赖于印度洋的海上航线,因此必须把印度洋纳入中国“海洋强国”的蓝图中。“海陆统筹”
学位
特大城市人口众多,问题复杂,社会活动密集,因此安全、有序、文明是特大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然而,特大城市由于经济高度发展,社会高度开放,人口与城市结构高度密度,导致城市风险具备密集性、流动性和叠加性的特征。相比较西方特大城市从前现代到现代、后现代的漫长发展历程,我国特大城市的风险结构在短短三十多年里就呈现了城市社会阶段特征相互叠加的高度复杂性,城市发展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需要政府积极应对。  特大
学位
“春秋决狱”作为古代司法领域中的一种审案断狱方式,深刻影响了中华法系的演进及形成,在中华法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宪制的视角重新解读“春秋决狱”在历史中国的政治实践中所具有的宪制功能,并指明这一司法实践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所具有的意义。  “宪制问题”导致宪制的出现,“春秋决狱”作为历史中国的司法实践,是古代宪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宪制观审视特定历史情境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发现具体的“宪制问题”,进而理
学位
20世纪70年代末由经济体制开始的改革促进了传统社会结构变革,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发展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接平台,居委会成为社区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治理改革的不断推进,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因此,探寻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质量、弥补城市社区服务供给“短板”的有效方法,既是政府职能转变与改革、社区建设与发展的目标,也是本文的研究
中巴两国自1951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稳步推进,目前已形成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地缘政治作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既会对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会带来消极的阻碍作用。对影响中巴关系的地缘政治因素进行系统性和辩证性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国的外交策略,已成为一项必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引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模型,对影响中巴关系的地缘政治因素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加以
学位
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人口增多、社会发展,以上海为代表的超大城市在社区中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难以解决这些难题,社区治理变革势在必行。  本文以影响当前社区治理有效性的核心内容——公众参与为研究对象,以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工具,追溯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服从-动员-协商三个阶段的变革,指出目前中国超大城市处于“表面
学位
近年来,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公共服务的诉求水准也在不断提升,为此国家相继发布了针对基层治理的相关文件,提出了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迫切需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应时而生。然而国内公共服务的政府购买流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研究迫在眉睫。  本文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问题展开分析。文章首先梳理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流程优化的相关概念和理
城市政府能力是城市政府在应对社会经济发展中,为满足经济发展、市民的公共服务要求、实现城市政府的政策目标与自身意志,且保持自身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依靠相关资源保障城市政府有效治理、与环境相适应的各种力量总和。在城市治理与竞争中,加强城市政府能力非常必要。  本文从政治学角度,基于国家自主性理论对城市政府能力的结构进行分析。已有的政府能力研究文献,一方面过于突出财政汲取能力,这在现实中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
学位
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研究离不开对印度战略文化的分析,战略文化是影响印度对华政策的重要因素。回顾冷战后印度四届政府对华政策演变,能够明显看出印度对华政策呈现多变性特点,时而对华强硬,时而对华缓和,强硬与缓和在不同政府时期交替出现。  本文的研究基于冷战后大背景下印度对华政策的具体反映,研究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的特点,并探讨印度采取缓和、强硬并存对华政策的动因。本文将以印度战略文化为视角切入,研究需要明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