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术联合括约肌间切除吻合术治疗T1和T2期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术后肛肠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2015年间于我院实施腹腔镜下ISR术22例,开腹行ISR术21例,以及同期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下行Dixon术患者20例,通过分别比较腹腔镜下ISR术与开腹ISR术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主要术后并发症肛门疼痛、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及12个月Wexner评分及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直肠最大容量(MTV)结果;以及比较腹腔镜下ISR术与腹腔镜下Dixon术患者术后3个月及12个月Wexner评分及肛管静息压(APR)、直肠最大收缩压(MSP)、直肠最大容量(MTV),从而对ISR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进行论证。结果:腹腔镜ISR组患者手术时间(344±47)长于开腹ISR组(221±19min),术中出血量(124±55ml)少于开腹组(210±95ml)和住院时间(11.0±2.6天)低于开腹组(13.5±3.7天)(P<0.05),其主要术后的吻合口瘘概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ISR组术后出现肛门疼痛的情况少于开腹ISR组(P<0.05),术后3及12个月Wexner评分及ARP、MSP、MTV比较果差异不显著(P>0.05)。腹腔镜下ISR组患者与腹腔镜下Dixon组术后3个月时Wexner肛门功能评分[(4.3±1.8)分比(2.0±1.2)分]﹑ARP[(29.8±4.8)mm Hg比(41.6±6.7)mm Hg]﹑MSP[(105.6±15.9)mm Hg比(119.1±19.0)mm Hg],MTV[(102.4±15.0)mm Hg比(117.7±19.3)mm Hg]明显低于腹腔镜Dixon组,两组患者1年后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腹腔镜下ISR术较开腹ISR术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短期效果疗效好,两者术后患者排便情况及肛门测压结果没有明显差异。2.腹腔镜下ISR术后肛门功能短期效果较腹腔镜Dixon术后差,但是两者再1年后功能恢复到相同水平,但差于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