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隧道显微镜成像机制中若干问题的理论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2年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能够从实空间原子尺度来观察和研究物质世界,至今为止STM已经在物理、化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微观结构探测工具,而且在纳米结构操纵、纳米器件构造等新兴技术领域也显示出极大潜力.STM图像是STM所能得到的最直接、最形象地与研究对象特性相关的数据形式,能获得材料费米面附近电子态密度的空间局域分布信息,为各种STM实验所常用工作模式.全面地分析参与电子隧穿过程中各个子系统的电子结构和作用,评估各种条件对隧道电流的贡献,以及研究STM图像的形成过程是我们从STM图像获得正确信息的必要前提.影响STM图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针尖非理想成像的电子态,近年来有关吸附分子的针尖的STM成像实验己有报道,但其成像机制和特性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和足够的重视.为了理论模拟和研究针尖吸附分子后造成的特殊电子态对图像的影响,我们采用团簇模型通过Gaussian98软件计算针尖和样品各自的电子结构,基于Bardeen微扰方法计算隧道电流,设计了一种较为简便易行和计算效率较高的STM图像模拟方法.通过此方法,我们对两种已经被用于实际STM实验的吸附分子针尖:吸附C<,60>分子和CO分于的W针尖的STM成像特性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微波诱导无极放电是利用微波能量激发放电气体并维持稳定放电而发光的一种放电形式,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对应用于照明领域的微波诱导无极放电的启动过程进行更好
该文的研究对象为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偶氮染料刚果红(CR)和生物蛋白细菌视紫红质(bR).该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有:系统的介绍了非线性高分子聚合物以及偶氮高分子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该文基于紧束缚的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研究了聚并苯、苯基取代聚乙炔中各种元激发的性质.利用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聚合物的光激发过程,分析了光致载流子
路灯是城市基本设施之一,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展,路灯的控制也正在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无线电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路灯的自动控制提供了完备的技术条件.实现路灯的全面的
学位
该文主要研究了混沌动力学在优化计算中的应用,主要内容涉及将混沌作为一种寻优机制应用于神经网络优化计算和遗传算法中的方法探讨和机理分析.首先,该文提出了一种加入非线
该论文主要以具有不同电子给体和不同阳离子的吡啶盐系列染料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染料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主要包括:溶剂对染料单光子荧光强度的影响;溶剂对双光子荧光
该文首先根据X射线底片的特点,对X射线图像进行一系列预处理:图像平滑、对比度增强、边缘检测等,使图像中的缺陷部分更加醒目,从而有利于检测人员的判别,另外该文还利用小波
数字化后的信息,尤其是数字化后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具有数据海量性,给信息的存储和传输造成较大的困难。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有效的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小波
去年年底,《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入选.rn从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