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结构B<,6>O-B<,4>C超硬复合材料的高温高压烧结、表征与应用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o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硼氧化物又名硼六氧(B<,6>O),是近几年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超硬材料,其硬度与立方氮化硼相当,断裂韧性接近金刚石,兼具超热稳定性、低密度、高导热性和耐磨性,并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5-10 纳米左右的二十面体各向同性多重孪晶。B<,6>O及其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各种材料的切、磨、削加工。 本文是基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结构硼六氧(B<,6>O)超硬复合材料的高温高压烧结、表征与应用》B套研究方案进行的,即:用混合均匀的微晶初始材料,通过高温高压反应烧结,直接制备大块高性能纳米结构B<,6>O复合陶瓷。此方案可避免初始材料在混合过程中的颗粒团聚及杂质的引入等问题。 本文讲述了纳米结构硼六氧(B<,6>O)超硬复合材料的高温高压烧结、表征与应用。其内容包括实验组装的设计、温度压力标定、合成材料的高温高压烧结及样品的表征与应用。 本文工作改进了高温高压合成块组装,并标定了压力和温度。改进后的组装可使样品的合成温度达到1800℃甚至更高,拓宽了高压烧结实验的温度范围。 采用的合成初始材料为无定形硼粉(B)、三氧化二硼(B<,2>O<,3>)、碳化硼(B<,4>C)。 通过调整初始材料的比例、混合方式,直接在高温高压下合成出直径8mm,高8mm的柱状烧结体,合成出的样品经过水煮、清洗之后,再用金刚石研磨膏将其表面抛光,以研究合成材料的性能。本论文工作对合成样品进行了抗腐蚀能力测试,将样品放入强酸中浸泡15天,用显微镜观察,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其具有很好的抗酸腐蚀能力;并用扫描电镜(SEM)、X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超声波等检测手段对样品进行了成份、微观形貌、内部结构、弹性模量测试。X衍射分析说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烧结体中B<,6>O晶体是随温度逐渐长大的;在温度较低时,为几十纳米,随着温度的升高可长大至几百纳米。随后的透射电镜分析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对于超硬复合材料,硬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本文在比较低的压力(~2.5GPa)下合成出具有维氏硬度(以下硬度如无特殊说明均为维氏硬度)30GPa的超硬复合陶瓷材料。在适当的合成压力和温度(约5 GPa,1600℃)下,合成烧结体的最高硬度可以达到约34 GPa。经过实际切削实验,本产品可以切削淬火钢。在切削实验中发现样品较脆,有待进一步改进。
其他文献
在偶极和旋波近似下,研究二能级原子与单模辐射场相互作用的Jaynes-Cummings模型(简称J-C模型),是量子光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J-C模型从建立初始到现在,人们对这个模型进行了
根据大量的天文观测结果,宇宙当前正处于加速膨胀阶段,但是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标准宇宙学为了解释这个加速过程,需要额外引入大量的暗能量。为了尽量消除暗能量的影响
学位
BeTe和BeSe是制作光电仪器、半导体激光器以及发光二极管很常用的半导体材料。虽然它们在技术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高压下的性质也得到了大量地研究,但是在高压下的一些基本
本文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出NiFe/Cu和NiFe/SiO/Cu复合结构丝,并研究了其软磁性能和巨磁阻抗效应,着重研究了影响复合结构丝巨磁阻抗效应的因素。主要内容如下: 1.利用磁控溅
液体的结构和性质研究是一个新兴的自然学科,它影响着材料结构和凝聚态物理化学中的许多领域并与其交叉。因此,对液态的深入了解,将会对科技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采用自制的
学位
液态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液态物质的结构成为凝聚态物理、材料学、生命科学、化学及其冶金等领域共同关注的对象。由于实验测量的困难和结构信息的局限性,对于液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