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血管瘤中VEGF基因的表达对血管瘤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4433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皮肤肿瘤,好发于头面部和四肢等体表部位,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主的良性肿瘤。其特点是在婴幼儿出生后第1年迅速增长,在随后的7-9年缓慢消退。一般将其分为增殖期、消退期和消退后期3个阶段。其中相当一部分血管瘤可以自然消退,不留下任何后遗症;还有部分血管瘤可能破溃感染留下瘢痕,大约20%血管瘤会破坏正常组织甚至危及生命。但是其发病机理和消退机制到目前还不清楚。因此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疗效却不确切。研究其发病机制不仅能够预防血管瘤的发生,同时也有助于临床的治疗。目前研究发现,有助于血管生成的因子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雌二醇(oestradiol)、成纤维生长因子(FGF)、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转化生长因子(TGF)、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白介素-8(IL-8)等。其中VEGF被认为与血管瘤的生成、发展和消退有着重要的联系。VEGF具有促进血管化、维持内皮细胞的活性、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等特性。它是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s)的特异性有丝分裂原,能选择性的作用于EC,促进其增殖、迁移,有利于血管生成。在肿瘤、缺血缺氧等情况下,VEGF及其受体呈高表达。而VEGF不足时会导致血管管腔闭合、血管退化。目前利用基因干扰技术下调VEGF的表达在研究与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同时有学者发现增殖性血管瘤(婴幼儿血管瘤,IH)不同于其它类型的血管畸形,其早期迅速的扩张是血管内皮细胞的非控性增生,这些增生是血管形成刺激因子或抑制因子水平异常引起的。其中VEGF被认为在这种血管瘤的形成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将VEGF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靶点,已部分应用到血管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本课题拟利用基因干扰技术,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下调血管瘤动物模型和婴幼儿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基因的表达,观察血管瘤和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发展变化,同时探讨血管瘤的增殖和消退机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奠定理论基础。1.裸鼠血管瘤移植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人毛细血管瘤裸鼠移植模型,探讨血管瘤裸鼠模型建立的最佳条件。方法:将手术切除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儿童增生期血管瘤组织制成组织块,植入20只裸鼠(BALB/c nude mice)皮下,每只4处,将20只裸鼠分为4个实验组。实验1组在移植后给予普通鼠食喂养;实验2组在1组基础上每周肌注雌二醇0.01 mg;实验3组在1组基础上每周肌注雌二醇0.1 mg;实验4组在1组基础上每周肌注雌二醇1mg,于移植后第30、60、90天切取移植瘤。移植瘤标本进行病理学光镜检查,用血管内皮细胞单克隆抗体CD31、CD34、Ki-67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移植后早期各组标本内皮细胞大量变性、坏死,30d后,单纯喂养的实验1组及实验2组部分移植瘤开始吸收或形成脓肿及纤维化。实验3、4组移植瘤开始缓慢生长。90d后实验1组实验2组移植瘤均未成活,实验4组移植瘤部分成活,而实验3组移植瘤全部成活。光镜下成活的移植瘤与原血管瘤组织生物学特点相似。结论:不同剂量的雌激素对血管瘤裸鼠移植模型的建立有一定影响,适量的应用雌激素可建立稳定的人血管瘤裸鼠移植动物模型。该模型可以应用到基础和临床的血管瘤研究。2.增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目的:体外培养和鉴定血管瘤内皮细胞(Hemangioma endothelial cell,HemEC)。方法:无菌条件下手术切取增生期血管瘤组织标本,利用组织块法进行培养。用含2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加入内皮细胞生长支持物(Endothelial cell growth supplement,ECGS,浓度为100μg/ml)在含5%CO2、37℃培养箱中培养,每隔两到三天换液,细胞铺满瓶底后传代。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和透射电镜检测鉴定细胞。结果:组织块接种3天后有细胞开始从边缘移出,细胞成多角形,1周左右混合成片,部分汇合成岛状。大约3周可以铺满瓶底,随后消化传代。传代细胞成典型的“鹅卵石”样排列铺满瓶底。细胞Ⅷ因子染色为阳性,透射电镜显示细胞质内含有ECs特征性的Weibel-Palade小体(W-P小体,呈点状或卵形)。结论:利用组织块法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血管瘤内皮细胞,该方法简单易用。3.VEGF基因干扰质粒对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影响目的:应用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扰质粒,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观察其对VEGF分泌及对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GCsi-U6NeoRFP-shVEGF转染到HemECs。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质粒转染效果;用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析观察shVEGF对HemECs的影响。结果:转染组的HemECs与对照组相比, VEGF表达明显减少,转染组培养上清中的VEGF表达量在转染的第1、3、5、7天分别为141.3±7.82、92.34±5.71、68.07±5.95及40.65±6.71pg/ml于其它组比较P<0.05,且VEGF质粒的转染使VEGF的表达下降也促进了细胞的凋亡。结论:转染VEGF干扰质粒可以明显减少血管瘤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同时也促进了细胞的凋亡。4.VEGF干扰慢病毒对裸鼠血管瘤移植模型的影响目的:制作VEGF慢病毒干扰载体Lenti-siRNA-VEGF,将其作用于裸鼠血管瘤移植模型,观察血管瘤的生长和凋亡的变化,探讨新的血管瘤防治方法。方法:将VEGF干扰质粒包装成慢病毒载体的Lenti-siRNA-VEGF。制作裸鼠血管瘤移植模型,将Lenti-siRNA-VEGF作用于移植模型,大体观察瘤体变化,利用HE、免疫组化和TUNEL等方法观察瘤体切片。再用Western-blot方法从蛋白质水平探讨VEGF被沉默后血管瘤的生长和消退情况。结果:实验组瘤体在注射后1周瘤体体积开始变小,1个月后瘤体缩小变硬;对照组无明显变化。HE检测可见管腔闭塞,瘤体纤维化。CD31、CD34免疫组化检测发现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68±0.83、10.25±1.29(P<0.05)。TUNEL检测发现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Western-blot发现实验组VEGF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Lenti-siRNA-VEGF作用于移植模型可以明显降低瘤体VEGF的表达,促进瘤体内皮细胞凋亡。该方法为血管瘤进一步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其他文献
话剧《信仰》以理发店的兴衰为视角,讲述了在时代变迁的历史大潮中,普通人的坚韧不拔和历史潮流对人们的影响。这部新创作的探索性话剧将史诗性叙事与探索性表演相融合,具有
后世对李斯书法功绩的评说之中,尤以唐代张怀瓘《书断》之言最为溢美。他称小篆乃"李斯所作也",其书"天下行之",并称李斯之篆书有"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之貌。然细审其言,犹有
《全边略记》作为明代重要的边疆史书籍,受到广泛重视。现收入《续四库全书》中的本子相较目前学界普遍使用的版本多出两篇序言。鉴于明末造伪之风盛行,文章对两篇序言进行了
用典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在南北朝时期发生了重大变革,真正开创了符合诗歌特点的用典方法,呈现出继往开来的新特点。而用典的发展与诗歌的发展相适应,同时促
大樱桃设施栽培可以规避自然灾害.使果实提早成熟.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但其授粉问题也是当前制约大樱桃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几年.主要是用蜜蜂授粉.也曾有人用过壁蜂授粉.但效果很
介绍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VSC-HVDC)的基本原理,分析两端有源交流电网互联的VSC-HVDC系统(包括内环控制回路、外环控制回路、锁相环),设计控制方案.并在MATLA
藻酸双酯钠(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 sodium sulfate, PSS)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海洋多糖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但目前PSS的药物制剂仅仅有
论文对当前智能化板式换热机组的整体构造模型与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智能化板式换热机组在当前城市集中供热的应用,从而能够使人们在冬天也能感受到舒适、安逸。另外,热能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英国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英国体育师资培养中课程设置的现状与趋势,介绍了英国在培养体育师资方面的经验。
分析2种地铁通信骨干传输网的扩容方法,结合现场经验,从系统构成、系统功能、扩容需求等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