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大城市,都是广度过大,缺乏深度发展的“摊大饼”模式,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品质。特别是在西安老城区内,风貌需要保护,高度受到限制的历史街区,如城隍庙。这代表着当地的历史文化记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有效的发掘经济效益。 近些年,西安老城区(明城墙)内传统商业圈活力下降,这导致了老城区内经济的下降,进而导致了自然人口老龄化。究其原因是受到了新兴商业圈的冲击,比如:高新商圈,曲江商圈。而钟楼商圈还在维系的主要原因是:钟楼做为西安的城市名片,是外地游客的必游之地。因此,如何靠老城内的历史街区,文物建筑来吸引外地旅游人口来拉动老城区的复兴,同时要满足历史建筑周边的限高,风貌协调等问题,因此在历史街区周边开发地下文教商旅的综合体来复兴历史街区为本论文的研究要点。 本文研究范围由整体到局部:从老城区,西大街,进而到城隍庙,逐级分析周边主要商业建筑及其地下空间,最后尝试性提出了一个城隍庙历史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设想。设想将建筑放置于地下,置换出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广场,绿化等。从城市角度做设计,尽可能恢复历史原貌,恢复了原有城隍庙的轴线,将局部建筑沉入地下,形成视线通廊,反衬出城隍庙的高大,对历史建筑致敬。地面的绿化改善了微气候。建议将北院门历史街区整体规划,历史建筑作为结点,用商业街,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串联起来,并探讨地下建筑与地铁连接等。可望将本论文研究成果应用于历史街区地下空间的开发之中。本论文具有前瞻性的同时,又有局限性,希望对未来的文物建筑及其周边的地下空间的研究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