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引种植物种类增多,绿化面积加大及绿化格局的剧变,在城市园林绿地局部出现了害虫频频暴发成灾的现象,这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地植物的正常生长,进而破坏城市园林绿地景观。为实施城市园林绿地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2007年对扬州城市园林绿地害虫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同时对园林绿地灯下昆虫群落的时序动态、几种重要园林害虫的空间格局以及近年来在扬州地区危害严重的樟树害虫樟巢螟生物学和生态学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2004~2007年通过对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和茱萸湾公园、个园、城市街道等绿化带的85种重要园林绿地植物上的害虫进行了调查,共查到害虫种类400种,隶属3纲、12目、97科。2、应用佳多虫情测报灯对扬州城市园林绿地昆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共收集到昆虫345种,其中害虫280种、中性昆虫23种、天敌42种,隶属12目、68科。利用昆虫群落特征参数对城市园林灯下昆虫群落时序动态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D=0.40时,总群落可聚为6类;当D=0.30时,灯下害虫与天敌亚群落可聚为5类;当D=0.58时,灯下中性昆虫亚群落可聚为4类。此外,采用最优分割法和主成分分析,各群落时序动态均可分割为4段,从而表明不同时序阶段中主要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差异,充分反映了灯下昆虫群落的季节变异性。3、对扬州地区园林绿地重要害虫朝鲜球坚蚧、瓢跳甲和透明疏广蜡蝉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害虫在自然条件下均呈聚集分布;同时利用空间分布参数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抽样模型和序贯抽样模型,并结合不同模型组建了复合序贯抽样模型,从而为这些害虫的科学取样、预测预报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4、研究表明,樟巢螟在扬州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浅土层越冬,翌年6月初越冬幼虫在土层陆续羽化为成虫;该虫的为害高峰期是8月至10月。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对樟巢螟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存活和生殖的影响,并组建了该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樟巢螟最适温度为25℃~28℃;在该虫的适宜温度范围内,其发育速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符合逻辑斯蒂曲线;在25℃条件下,樟巢螟幼虫成活率高达100%,单个雌虫平均产卵量42.5粒;通过种群趋势指数与试验温度相关性分析,得到温度在25.37℃条件下樟巢螟的种群趋势指数最大,为3.69。在温度为19℃条件下卵孵化率为37.6%,在31℃条件下幼虫存活率仅为24.21%,反映了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对该虫种群的世代存活率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