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外泌体在不同运动方式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脂肪组织炎症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脂肪组织炎症及其运动处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将36只9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成3组:安静对照组(DA组)、爬梯组(DP组)、中等强度跑台组(DR组),每组12只。DA组不进行运动,只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DP组进行尾部负重爬梯运动,运动强度为:第1、2、3-4、5-6、7-8周分别负重体重的0%、20%、30%、40%、50%。爬梯2次为1组,每天3组,每次间隔30s,每组间隔2min,每周运动三次,隔天运动,运动8周。DR组进行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运动强度为10m/min,坡度为0°,运动时间为45min/天,5天/周,8周。运动组小鼠在正式运动之前,先进行一周的适应性运动。最后一次运动结束,禁食不禁水12小时后,称量小鼠体重、测小鼠空腹血糖,随即进行取材。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脂肪组织外泌体,磁珠分选法分选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泌体及脂肪组织miR-15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蛋白表达,流式CBA法检测脂肪组织及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蛋白表达。研究结果:1.一般指标体重:组内比较:各组第8周体重较第0周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01)。组间比较:第8周时,DP组、DR组体重均显著低于DA组(P<0.05或P<0.001),且DR组显著低于DP组(P<0.01)。血糖:组内比较:DA组空腹血糖第8周较第0周显著上升(P<0.05),DP组、DR组空腹血糖第8周较第0周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第8周时,DP组、DR组空腹血糖显著低于DA组(P<0.001),DP组、DR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外泌体NTA鉴定结果运动8周后,各组外泌体的粒径均在30-120nm之间,各组之间外泌体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3.外泌体及脂肪PCR检测结果外泌体miR-155:运动8周后,DP组、DR组外泌体miR-155显著低于DA组(P<0.05或P<0.01),且DR组外泌体miR-155显著低于DP组(P<0.05)。脂肪miR-155:运动8周后,DP组、DR组脂肪miR-155显著低于DA组(P<0.001),且DR组脂肪miR-155显著低于DP组(P<0.001)。外泌体miR-155的表达量与脂肪miR-155的表达量变化高度相关(r=0.945,P<0.001)。4.脂肪Western Blot检测结果PPARγ:运动8周后,DP组、DR组脂肪PPARγ显著高于DA组(P<0.01或P<0.001),且DR组PPARγ显著高于DP组(P<0.01)。5.脂肪和循环流式CBA检测结果(1)脂肪流式CBA检测结果运动8周后,DP组、DR组脂肪IL-6、TNF-α、MCP-1显著低于DA组(P<0.001),且DR组显著低于DP组(P<0.01或P<0.001)。DP组、DR组脂肪IL-10显著高于DA组(P<0.01或P<0.001),且DR组显著高于DP组(P<0.001)。(2)循环流式CBA检测结果运动8周后,DP组、DR组循环IL-6、TNF-α、MCP-1显著低于DA组(P<0.01或P<0.001),且DR组显著低于DP组(P<0.05或P<0.01)。DP组、DR组循环IL-10显著高于DA组(P<0.05或P<0.001),且DR组显著高于DP组(P<0.001)。研究结论:1.爬梯和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均可降低db/db小鼠的体重和血糖,改善脂肪组织炎症,且中等强度跑台运动的改善效果优于爬梯运动。2.爬梯和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可能通过减少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miR-155的表达,促进脂肪组织PPARγ的表达来改善脂肪组织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