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进入枣果实的途径及与裂果的关系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gellyc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枣树是我国特有果树之一,裂果是我国枣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其发生与降雨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枣裂果过程中水分进入果实的主要路径并进行调控对预防枣果实开裂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分析易裂品种壶瓶枣和抗裂品种圆铃枣的果实吸水和失水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分进入果实的途径,进一步研究了果实表面吸水后的响应,并对易裂品种壶瓶枣进行气孔调控,为裂果机理及防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水分分别通过果梗和果实表面进入果实后的分布和速率各不相同。通过果梗部位进入果实的水分沿维管束分布,先进入果实中央维管束,再向边缘扩散:通过果实表面进入果实的水分是从果皮气孔进入,并分布在气孔周围浅层细胞中。壶瓶枣和圆铃枣在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中,果实白熟期,通过果梗吸水的相对吸水量最大,并且在果实发育各时期,圆铃枣相对吸水量均大于壶瓶枣。枣果实易发生开裂的着色期和全红期,壶瓶枣果实通过果面吸水的相对吸水量都大于圆铃枣,着色期差异更大。果实发育过程中,通过果梗部位吸水的吸水速率,壶瓶枣在白熟期最快,圆铃枣在着色期最快:圆铃枣除在全红期与壶瓶枣接近,在白熟期和着色期均大于壶瓶枣。通过果实表面吸水的吸水速率,壶瓶枣与圆铃枣均在着色期最快:圆铃枣除在全红期与壶瓶枣接近,在白熟期和着色期均小于壶瓶枣。壶瓶枣和圆铃枣在果实通过果面吸水后,果实表皮结构变化有明显差异。壶瓶枣表皮裂纹和气孔开裂都较明显,且果皮气孔开裂程度随吸水时间增加而较为严重;圆铃枣果皮结构随时间增加出现裂纹,但气孔变化不明显。果实表皮气孔频度与裂果率无明显关系,果实表皮孔大小、开度与裂果率为正相关关系。100mg·L-12,4-D处理使果实表皮气孔大小变小,并且显著降低了壶瓶枣裂果率;10mg·L-1GA3处理、900mg·L-1PP333处理、和100mg·L-12,4-D处理能明显降低裂果率,但对果实表皮气孔特性无显著影响并对果实品质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作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奈保尔的作品总逃不了流亡,身份,文化置换等诸多代表性主题。但他在2001年出版的《浮生》却试图摆脱这些窠臼。在这部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中,通过
目的通过观察年龄因素对大鼠脾切除术后海马区自噬、神经炎症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工具药雷帕霉素或Exendin-4,探讨激活海马区自噬、抗神经炎症反应或二者联合对老
本文围绕民国时期宁夏地方行政制度相关问题利用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在研究宁夏行政区划和行政过程中以概念模式为出发点,运用历史学和行政学研究方法,以历史制度主
目的:探讨精氨酸特异性单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转移酶-1(Arginine-specific mono-ADP-ribosytransferases-1,ART1)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研究背景口腔癌(Oral cancer)位列全身肿瘤发病的第六位,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50%~55%,多年来生存率仍无明显提高[1]。目前口腔癌的治疗方法仍以手术配合放化疗为主,虽然各种治疗方法
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老龄化时代。由于中国长期发展中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部分农村家庭变成了空巢家庭,这些家庭的老人则变成了农村空巢
目的探讨产程护理干预措施对头位难产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寻找缩短产程、提高分娩质量、增加产妇舒适度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240例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分娩的17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妊娠孕妇340例
采用AlCl3 比色法分析几种蜂产品中类黄酮总量 ,发现油菜蜂花粉含2.429mg/g,荞麦蜂花粉为0.729mg/g ,工蜂为1.260mg/g ,蜂蛹和蜂王浆中未检测出类黄酮。采用塞曼原子吸收光谱
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关于辣椒碱类物质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辣椒碱的性质、合成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较详尽的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