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3+,Yb3+共掺YAG下转换发光材料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h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新能源是当前能源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如何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一直是学术产业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特定的带隙,其吸收一个紫外/蓝色(λ<500nm)的光子只能激发一个电子-空穴对,多余的能量将以激发电荷热化的形式损失掉。这会导致大量的能量被浪费。近些年,稀土发光材料表现出在光伏系统中潜在的应用价值而逐渐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通过在基质材料中掺杂稀土离子,并利用稀土离子之间的部分能量转移,下转换发光材料可以实现吸收一个高能光子并释放多个低能光子的过程,从而使量子效率大于100%。利用下转换发光材料对太阳光谱进行修饰,一方面将不易被晶硅太阳能电池吸收的紫外光子变成匹配晶硅带隙的近红外光子,另一方面倍增入射到晶硅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光子数,有可能提高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论文研究了Ce3+,Yb3+共掺YAG下转换发光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发光性能。将纯度为分析纯的四种粉末CeO2,Yb2O3,Y3O2和Al2O3混合均匀,采用高温固相的方式,在温度为1660℃、氮气和氢气混合气氛下灼烧10小时制备了不同Yb3+离子掺杂浓度的YAG:Ce3+,Yb3+下转换发光材料。通过对样品的XRD测试,论文对YAG晶格生长、离子掺杂以及制备工艺等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样品的光谱测试及Ce3+离子荧光寿命的测试,对不同Yb3+掺杂浓度的样品进行了能量传递机理和量子效率等方面的分析。  XRD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论文中设计的制备工艺可以制备出满足预期目标的YAG晶格。XRD测试数据计算得出样品的晶格参数为1.2022nm(大干YAG标准晶格参数1.2002nm),说明Ce3+与Yb3+离子取代了原品格中的Y3+离子。  光谱测试结果显示,采用450nm的蓝光激发样品可以同时观察到Ce3+在550nm附近的黄色发光以及Yb3+在1000nm左右的近红外的发光。并且伴随着Yb3+离子掺杂浓度的升高,Ce3+离子的发光逐渐减弱而Yb3+离子的发光逐渐增强,直到Yb3+离子浓度过高产生浓度淬灭效应。这表明了Ce3+与Yb3+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过程。  论文对比了450nm激发与940nm激发下的荧光光谱。450nm激发下Yb3+离子的淬灭浓度为15%,高于940nm激发下Yb3+的淬灭浓度10%,并通过该现象对Ce3+离子与Yb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样品的荧光寿命测试,计算得出不同Yb3+离子掺杂浓度下的量子效率。当Yb3+离子的掺杂浓度为15%时,近红外发光最强,量子效率可达到163.32%。
其他文献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信息、知识等各种网络资源在不同范围内和不同程度上的共享。船舶动力系统在线监测与诊断也逐步从单机式发展为远程分布式,诊断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因安全、便捷、准时等优点受到出行者的青睐。然而随着客流的增长,高峰时段客流需求与车站能力不匹配的现象也愈加严重,导致乘客在车站
因特网业务的迅速发展和各种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要求光纤通信系统的容量不断扩大,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和拉曼光纤放大器(RFA)是挖掘光纤宽带能力,实
应答器是基于电磁耦合机理工作的车-地信息传输设备。近年来中国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列车的运行速度日益提高,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却出现了应答器的“丢点”现象,一定程
南昆线猪场5号大桥始建于1993年并于1996年竣工,按照八十年代规范设计和施工建设。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铁路已成功地进行了6次大提速,重载铁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这些都
光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方向,生物组织作为生物体的一部分必然携带生物体的许多生命信息,对人体组织的光谱学研究和医学检测、治疗等相结合,显示了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
毛细管电泳(CE)具有高分辨、快速分离、样品用量小和无需固相介质等优点,是高效筛选核酸适配体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CE的进样量少,有限的核酸库容量是否影响毛细管电泳-指数
随着大量公路隧道的不断兴建,探地雷达技术在公路隧道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高效、先进的无损检测方法,探地雷达能够对隧道衬砌实施连续扫描,获得形象直观的探测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