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端降雨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风险价及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g1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山地具有相对复杂的地质结构,因此往往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继续强降雨”、“大暴雨”、“持续干旱后降雨”等极端气象频繁出现,由此诱发的地质灾害给山地公路的通行带来了巨大困难,如何应对极端天气诱发的地质灾害对山区公路交通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山地公路维护与保通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当前情况下迫切需要结合山地公路的工程实际,开展主要干线公路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研究工作,从而为建立公路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制定应急措施并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工作基础。   本文的撰写以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三峡库区极端气候衍生公路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为支撑,依托课题组对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地质灾害相关调查资料,研究探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服务于山地公路等大型线性工程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并应用于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如下成果:   ①以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为例进行山地公路地质灾害实地调研,总调研里程9346.84Km,编录历史灾害点1695处,潜在灾害点3283处;对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及破坏模式进行了辨识,认为滑坡灾害与崩塌灾害是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其破坏模式包括碎屑流渐进式滑坡、崩积层滑坡、砂泥岩、页岩互层崩塌和陡倾砂岩、泥岩、灰岩互层崩塌等四类。   ②对山地公路地质灾害孕育环境地质表征因素进行识别,分别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斜坡类型、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植被覆盖等方面研究了山地公路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并初步划分出各单因素条件下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   ③历史及潜在灾害点的分布规律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发育,本文以重庆市公路地质灾害为例,对249个国省干线路段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从数量分布密度和规模分布密度两个方面进行专门研究,得出了相应的分布规律,并进行了初步的等级划分。   ④综合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山地公路地质灾害与极端降雨的相关性。分别拟合了诱发山地公路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累积有效降雨量计算公式,并以此作为极端降雨事件的识别模型,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了山地公路地质灾害预测模型,同时给出了两种数学模型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⑤山地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目的在于探讨评价区域内各种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本文对危险性评价的原理进行了阐述,确定了危险性评价的基本步骤,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可拓学与模糊理论的综合集成方法的评价模型,最后以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地质灾害为例进行了危险性评价。   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易损性,即易损性用于描述特定灾害类型对承灾体进行损毁或破坏的直接效应,它表征了承灾体和灾害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本质上是承灾体遭受破坏时表现出的固有属性;另一方面,针对某种特定灾害类型,易损性间接衡量人类社会为抗击灾害而采取防控措施、设置防灾工程的效能,是承灾体被动防控和人类社会主动防控而付出直接或问接投入的综合。   ⑦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易损性评价不同于危险性评价,本文应用基于观测值K-均值聚类的方法对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易损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虚设聚类中心划分了易损性等级,并对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滑坡、崩塌灾害易损性进行了区划。   ⑧在对山地公路地质灾害复杂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山地公路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系统,提出了风险线评价的理念,构建了山地公路地质灾害风险线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指标体系内诸要素进行了定义性描述。指出宜采用综合集成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价,运用风险矩阵图的进行各路段风险值的测算与评价,为解决风险矩阵图直观性较差的问题,应用ARCGIS的图显功能对风险进行了区划。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速度不断发展,更多工程项目涉及寒冷区域。岩体作为地质工程中最主要的部分,均含有自然损伤造成的裂隙,在地下岩体裂隙比较发育的地区,受季节和昼夜交替
锚固技术是岩上程中一种非常重要和常用的加固技术,它应用锚杆或锚索对岩体进行加固,充分发挥岩体自身的稳定能力。锚固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铁路交通、城市建设、地下工
根据我国现有抗震评估理论,对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评估基本上沿用了通过小震弹性承载力计算+抗震延性构造措施检查的方法,由于上述的抗震评估方法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当结构不满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如今建筑领域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如今已经应用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比如房建、道路、桥隧等等。正是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广泛应用,所以对此结构的安全性、适
随着国家建设的飞快发展,钢筋混凝土已成为现如今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建筑材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大量的工程实际问题显示,钢筋混凝土耐久性退化已经逐渐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重
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逐渐将开发的触手伸向了城市更高的高空以及更深的地下,在城市建筑密集区进行了大量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地下市政建设,这使得深基坑工程
上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兴建了许多大型桥梁工程,桥梁跨径的世界纪录也不断被刷新。大跨度桥梁尤其是斜拉桥和悬索桥,越来越成为跨江桥乃至跨海桥的首选桥型。随着这些桥
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跨江与跨海峡大型桥梁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船舶通行于桥下时的安全问题将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对于跨航道桥梁的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我们的周围。这些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使得基坑逐渐加深,复杂程度日益加剧,同时涌现出的基坑支护方式也越来越多,从悬臂
不锈钢材料除具备钢材的特性外,还具有耐腐蚀性,耐高温性能等优良特性,使得其在建筑结构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然而我国还没有不锈钢结构设计的规程,严重制约了不锈钢在建筑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