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疟原虫感染对接受ART治疗的SIV阳性恒河猴的病毒学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2.SIV和BCG共感染中国恒河猴模型的建立及其特征鉴定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tng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疟原虫感染对接受ART治疗的SIV阳性恒河猴的病毒学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第二部分为“SIV和BCG共感染中国恒河猴模型的建立及其特征鉴定”。  1.疟原虫感染对接受ART治疗的SIV阳性恒河猴的病毒学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疟疾和结核病是当今世界的三大传染病。AIDS和疟疾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重叠,易于发生共感染,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增加了患重症疟疾的风险并且增加了因感染疟疾而死亡的人数。同样疟疾感染后会促进HIV的复制及加重HIV的病程进展。随着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接受了ART的治疗。但是在ART治疗后,关于HIV和疟疾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机制的文章报道很少,尤其是体内实验。本文以此为基础,研究了ART治疗的SIV阳性恒河猴在感染疟疾后,其病毒学和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未经ART治疗的SIV阳性猴感染疟疾后导致病毒复制显著增加,CD4+T细胞数目大量减少,CD4+T细胞增殖应答和激活应答都很明显,CD4+T细胞亚群的增殖变化也很明显,同时诱导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如IFN-γ、 TNF-α、 IL-2以及IL-7,这些证据表明了疟疾的共感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但ART治疗后的SIV阳性猴和疟疾的共感染完全不同于未经ART治疗的共感染猴,它们没有经历上述显著的病毒学和免疫学指标的变化。表现为SIV病毒载量没有明显增加,CD4+T细胞数目也没有明显变化,除了中央型记忆性CD4+T细胞(TCM)的增殖应答外,CD4+T细胞的增殖应答和激活应答都不明显,在细胞因子方面也只是适量增加了IFN-γ的表达。在体外的NF-κB的激活实验中发现疟原虫的可溶性裂解产物可以直接激活NF-κB,促进基因的转录。ART治疗的SIV阳性猴感染疟疾后,其原虫血症明显低于未经ART治疗的共感染猴,炎症因子导致的发热现象也不明显。本研究第一次在动物体内证实ART治疗后,疟疾的共感染只是适度的激活免疫系统,不会造成明显的免疫损伤而加快AIDS发病或导致重症疟疾的发生,为了解ART治疗后HIV和疟疾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SIV和BCG共感染中国恒河猴模型的建立及其特征鉴定  在此研究中主要是建立SIV-BCG共感染的中国恒河猴模型以及鉴定相关的特征。研究发现SIV-BCG共感染猴中与BCG相关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体重下降,体温升高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加。SIV-BCG感染导致生化指标的改变,如腺苷脱氨酶(ADA),谷草转氨酶(AST),铜蓝蛋白(CP)和乳酸脱氢酶(LDH)。观察肺部损伤,纯蛋白衍生物PPD特异性IFN-γ的表达和结核菌素皮试阳性均符合BCG感染的表现。SIV-BCG共感染导致更高的血浆病毒载量和更快的CD4+T细胞的清除。在多功能T细胞检测中发现SIV-BCG共感染猴中的CD4+T和CD8+T细胞可分泌大量PPD特异性的IFN-γ和TNF-α。因此,在本研究中成功建立了SIV和BCG共感染的中国恒河猴模型,有利于利用此模型进一步研究HIV和结核分枝杆菌共感染的免疫机制。本研究提示SIV-BCG共感染不仅加快了SIV的进程,也影响了机体对BCG感染的免疫应答。
其他文献
本课题利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平台建立了“四分线损”模式的线损分析智能化模块进行线损的处理计算,并根据供电网络拓扑关系及各供受电点的正向有功无功、反向有功无功的
干旱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重要逆境因子。本论文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不同剂量7Li重离子辐照后得到的遗传稳定的M5代永19玉米自交系进行生理、形态和基因水平研究,得到以下结果:(一)玉米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在一定的胁迫时间内其光合速率随着处理时间不断下降。与0Gy相比,30Gy和50Gy 7Li辐射后的M5代玉米在干旱胁迫后其光合速率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30Gy的玉米在叶片数、茎粗、株高以及叶面积有不同
随着IP网络和WSN的不断发展和大量应用,网络业务的发展逐渐转向了分组网络,分组网络是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时钟同步作为分组网络应用的一
该室建立了一种改良的实体瘤染色体直接制备法,采用两次连续低渗,及大幅度缩短固定时间,解决了实体瘤分散不良及显带困难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原发性实体瘤的细胞
随着我国风电大力发展,风电消纳问题日益突出,北方地区弃风严重。在此背景下,利用储热消纳弃风进行供热的技术在北方开始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固体电储热系统消纳弃风的关键技术展开了三方面的研究:固体电储热系统经济技术建模及容量配置、储热消纳弃风的可持续运行机制、含储热的热电优化联合调度。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固体电储热系统的经济技术模型。阐述了固体电储热系统的材料选型和设计,包括热电阻选型、储热介质设
学位
从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提取的水提水溶性粗多糖,经纸层析(P.C.)和气相色谱(G.C.)析,表明此粗多糖组成为Ara、Fuc、Gal、GalA、Glc,摩尔比为1:1.01:1.38:1.71:
工作于易燃易爆环境下的开关电源需要满足防爆的条件,本质安全是能够满足防爆要求的最佳的方式。本质安全开关电源以其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对于电网电压的适应能力强等原因得
肥胖是由于体内过剩的能量在白色脂肪组织中过度堆积所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白色脂肪组织中也可以出现能够表达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1,UCP1)
变电运维工作可能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如果没有做好处理,就会引发事故,导致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因此,必须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开展工作,并利用各种技术提升运维水平.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电网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电渗透率逐步上升,大互联电网的结构复杂性日益增强,电网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电能质量不断受到冲击,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巨大挑战,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问题日益突出。储能技术为改善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提供了新的契机。电化学电池等储能电源具有快速精确的功率跟踪能力,能够为电网提供瞬时和短时的功率支持,具备的有功、无功综合调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