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患者剩余牙槽骨厚度与施耐德膜增厚相关性的CBCT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a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施耐德膜(Schneiderian membrane,SM)又称上颌窦黏膜,是覆盖在上颌窦底的一层薄的黏骨膜,对外界刺激如异物或者感染非常敏感,研究表明,当黏膜受刺激时,其厚度可能会增加10-15倍,很多原因包括牙源性和非牙源性原因都可能导致施耐德膜增厚。剩余牙槽骨厚度(residual bone thickness,RBT)是指牙周缺损的剩余骨边缘直到上颌窦底的距离,被认为是牙周感染到达上颌窦的屏障。此前,大多数研究只关注上颌窦黏膜和牙周骨丢失(periodontal bone loss,PBL)之间的关系,而关于RBT和施耐德膜增厚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目的是使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ic,CBCT)测量牙周炎患者上颌窦黏膜的厚度,评估最小防止牙周感染到达上颌窦的RBT,探讨施耐德厚度与相应上颌磨牙牙周状态的关系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上颌窦黏膜增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21年5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247名牙周炎患者的CBCT图像,同时测量并记录以下参数:年龄、性别、骨吸收最严重的上颌磨牙牙位、相应磨牙的牙周骨丢失、相应磨牙的骨吸收方式、施耐德膜最大黏膜厚度(maximum mucosal thickness,MMT)、最小剩余牙槽骨厚度(minimal residual bone thickness,minRBT)。本研究以上颌窦黏膜厚度>2 mm为病理性增厚,评估可能影响施耐德膜厚度的参数。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卡方检验分析各自变量对黏膜增厚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组MMT在年龄、性别、minRBT、骨吸收方式和牙周骨丢失等变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牙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组(57.7%)较18-35岁组(43.3%)和35-50岁组(39.4%)黏膜增厚率高;男性(59.3%)较女性(40.3%)黏膜增厚率高:随着minRBT的减少,黏膜增厚率明显上升,当 minRBT≥10 mm、4-10 mm、2-4 mm、≤2 mm 时,黏膜增厚率分别为 28.6%、38.7%、59.4%、87.1%;与水平骨吸收(44.3%)比较,相应磨牙牙槽骨角形吸收(65.5%)的上颌窦黏膜增厚概率增加;黏膜增厚概率随着相应磨牙牙周骨丢失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正常-轻度:28.6%、中度:45.5%、重度:68.2%,中度(OR=2.08,P<0.05)和重度(OR=5.37,P<0.05)牙周骨丢失患者的粘膜厚度显著增加。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MMT在性别和minRBT变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性别和minRBT是影响牙周炎患者施耐德膜增厚的关键因素。2.当minRBT小于2mm时,牙周炎患者施耐德膜增厚危险性增加,此时应该及时进行牙周治疗及干预以改善minRBT,降低施耐德膜增厚可能性。
其他文献
目的1.利用模型和CBCT测量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及基骨的宽度,对比其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下颌平面角的关系,为治疗前评估患者牙弓和基骨形态特征及临床上制定个性化方案提供依据。2.利用CBCT测量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牙齿的颊舌向倾斜度,对比其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下颌平面角的关系,探讨骨性Ⅲ类的牙齿横向代偿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
学位
目的:口腔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占口腔癌90%以上,起源于口腔粘膜衬里。尽管诊断和治疗方法已显著改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仍为50%,因此积极寻找口腔鳞状细胞癌新的治疗靶点显得尤为重要。HOXC13反义RNA(HOXC13-AS)是长链非编码RNA的一员,长链非编码RNA在基因调控中发挥作用,可以影响基因剪接、调节转录因子、招募染色质修饰酶以及作为m
学位
背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颌系统的常见病,好发年龄为20~4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中可复性关节盘移位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是张闭口弹响音、开口型异常及部分患者有疼痛不适感。此时颞下颌关节内部已经出现结构紊乱,关节盘离开原有位置,但是在张闭口运动中关节盘能够与髁突暂时恢复盘-髁关系。临床上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首选可逆性保守治疗,其次是不可逆性保守治疗,最后是手术治疗。在可逆性保守治疗中,使用
学位
背景及目的骨质疏松(Osteoprosis,OP)是临床常见的全身骨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持续性的骨量减少,骨组织内部广泛微结构破坏,对全身骨骼影响巨大。OP的发生与发展十分复杂,涉及到遗传,环境,营养,内分泌等多个方面。颌面部骨作为全身骨系统的一部分,其健康也深受OP的影响。临床上常观察到OP患者的牙槽骨高度或有降低,骨质显著下降,甚至直接影响患者口内余留牙的数量及种植体骨结合的质量。此外牙周组织及
学位
车轮拆卸是报废汽车拆解与回收过程中关键环节之一,研究和制造智能化拆卸装备来替代人工完成拆卸工作,实现车轮连接螺栓的自动化拆卸,在国内外报废汽车领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鉴于此,在面向报废汽车拆卸与回收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主要以四孔定位车轮和五孔定位车轮连接螺栓为拆卸对象,完成机械手拆卸系统的结构设计、视觉识别系统选型和末端执行器的改进型设计以及动作规划等关键技术,对报废汽车车轮连接螺栓的同步自动化拆卸做
学位
背景与目的在当代牙髓充填治疗中,主要应用牙胶尖联合封闭剂充填已完成清理、成型的根管系统并达到三维填充效果,其中牙胶尖作为核心材料和封闭剂联合使用,封闭剂同时用来填充牙胶本身的收缩和牙胶尖之间的孔隙,而根管充填材料能与根管内壁形成整块、无缝隙的固体充填并最终能够获得良好的充填效果,这也目前临床治疗最希望实现的目标。当牙齿存在大面积缺损时,完善的根管治疗是桩(核)冠修复成功的前提和基石。一方面,根管充
学位
研究背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一种起源于唇部、口腔、喉部和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有超过655000个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新发病例,同时约有90000人死于该疾病。尽管人们对该疾病风险因素了解不断深入、使用的治疗方法不断进步,患者5年生存率仍低于50%。与HNSC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有宿主身体状态、肿瘤本身的
学位
背景与目的牙齿解剖特点是影响根管治疗成败的关键参数,了解根管的数量、形状和变化对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诊疗必不可少。在口腔中首先萌出的恒牙便是第一磨牙,它们位于整个牙列的后方,可视性较差。第一磨牙解剖结构复杂,且与周围重要组织如上颌窦(maxillary sinus,MS)和下颌管(mandibular canal,MC)关系密切。以上各种原因都增加了牙髓治疗的难度,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长期以来,临床
学位
目的比较原位取骨Onlay植骨术与传统第二术区取骨Onlay植骨术在下颌牙槽骨水平向缺损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牙槽嵴水平向缺损患者30例,每组15例。A组采用原位(缺牙区根方基底骨)取骨,B组应用第二术区(下颌骨外斜线或磨牙后区)取骨。植骨术后6个月行种植术,4个月后修复,修复后随访一年。分别于植骨术前、术后2个月和6个月拍
学位
胚胎种植失败和流产均属于妊娠丢失的范畴,但它们发生在不同的生理阶段。部分患者出现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或反复自然流产(RSA),常规检查未能发现明确病因,临床上难以对这些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诊治,经验性用药往往缺乏循证医学依据。本文就不明原因反复胚胎种植失败(URIF)和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两者的诊断及不同临床治疗策略之间疗效的区别等内容展开综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