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上光突发包汇聚算法及资源预留策略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v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一极一道”通信与全球通信成为了国内外研究重点之一。卫星由于其空间位置优势,在全球通信和“一极一道”通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并没有能全天候实时覆盖北极地区的卫星通信系统,北极地区通信能力非常差,急需建立能够实现北极地区实时通信的卫星通信系统。传统的卫星通信多是使用透明转发的方式,具有通信时延长等缺点,而星上交换技术可以减少空间通信对地面设备的依赖,减小通信时延并增强网络的健壮性。相比于电交换方式,光交换具有通信容量大、功耗低和设备体积小质量轻的优点,因此星上光交换成为了未来空间网络发展的一大目标。论文在研究国内外覆盖北极的通信卫星星座的基础上,研究覆盖全球及覆盖“一极一道”的卫星星座设计。在研究卫星星上光交换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星上光突发交换数据突发汇聚组装机制和资源预留协议两项关键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研究国内外覆盖全球及覆盖“一极一道”的卫星星座结构、卫星星座轨道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球静止轨道(GEO)、低轨道(LEO)和大椭圆轨道(HEO)的三层卫星星座,设计了该三层卫星星座的轨道高度、倾角和周期等主要参数,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卫星星座能够全天候实时覆盖全球、北极地区和赤道地区。2)在深入研究星上光突发交换数据突发汇聚组装策略原理和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QoS保证的星上光突发交换加权轮询组装策略。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汇聚组装策略能够提供良好的区分服务,并且在提高高优先级业务传输质量的同时,也能保证低优先级业务的传输质量,性能优于基于混合门限的轮询算法(FZTFR)及最大长度最大汇聚时间算法(MSMAP)等。3)在研究星上资源预留策略的原理与实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宏突发的动态缓存星上光突发交换资源预留策略,该方法通过在核心节点采用可调光延时器来实现二次预留,提升目前的星上光突发交换资源预留的时延性能与丢包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相比于传统的资源预留策略JET、LAUC和LAUC-VF等,在网络的丢包率及端到端时延性能方面表现更加优秀,都降低了 10%以上。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新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发,因此企业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吸收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通过对吸收能力的提升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基于网络的低硬件成本集群和网格计算系统发展迅速,促进了虚拟化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发展和应用。但随之也出现了资源利用不均衡的问题,而负载均衡是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并行计
跳水运动在19世纪末传入我国,自建国以后一直不断发展,如今中国跳水队持续多年坐稳该项目的霸主地位。山西省虽然作为一个内陆省份,跳水运动受关注度很少,但也曾取得过十运会
研究目的1.通过观察DN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尿中肾小球足细胞裂隙膜蛋白(Podocin)、足糖萼蛋白(Podocalyxin,PCX)、肾病蛋白(Nephrin)等足细胞标记蛋白表达与正常人群的差异,证
终端设备直接通信(Device to Device, D2D)技术是当前移动通信领域提升频谱效率、系统吞吐率和能量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已被列入3GPPRelease 12中,被称为邻近服务(Proximit
钛酸锶钡(Ba1-xSrxTi O3,BST)是钛酸锶和钛酸钡的完全固溶体,属于钙钛矿结构(ABO3),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居里温度可调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介质储能、动态随机存储器、微波移相器和多层陶瓷电容器等领域,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论文采用草酸盐沉淀法制备了Ba0.6Sr0.4Ti O3陶瓷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陶
从耦合角度下对SDN网络的脆弱性进行研究主要是针对复杂网络的单层和多层的区分,单层网络的失效研究中我们主要包括由于网络中相关网元的年久失效导致的随机失效和针对网络中
随着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发展,SDN逐渐被应用在许多网络场景,网络规模也越来越大。随着SDN网络规模的扩大,控制平面可拓展性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网络规模增大的主要原因。目前
目的1.使用心脏磁共振评估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和正常儿童右心室功能的差异,并比较患儿术前及术后短期内右心室功能。2.了解心脏磁共振对评估右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对确诊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JME)的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明确JME患者的基因诊断,为JME的发病机制及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