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乙素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多药耐药的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多药耐药是导致临床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耐药逆转剂可有效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现象,对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中药单体延胡索乙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效果并对其逆转机理进行初步研究,以便开发一种新型中药肿瘤耐药逆转剂。 本实验首先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逐步诱导建立人乳腺癌敏感细胞MCF-7/S的耐药模型,将其命名为MCF-7/ADM。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为17.53倍。细胞产生耐药性后生长变缓,但细胞形态并无明显改变。 建立耐药细胞模型后,采用SRB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对MCF-7/S、MCF-7/ADM、L-0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耐药逆转作用。延胡索乙素对MCF-7/S细胞的IC50为22.84±1.31μg/ml,对MCF-7/ADM细胞的IC50为23.09±1.41μg/ml,耐药细胞对延胡索乙素并无交叉耐药性,对正常肝细胞L-02的IC50为44.68±2.58μg/ml,毒性较小。2.5μg/ml、5μg/ml延胡索乙素与阿霉素联合用药后,可使阿霉素对MCF-7/ADM细胞的IC50由原来的37.69μg/ml分别降低到6.70±0.14μg/ml和2.14±0.066μg/ml,说明延胡索乙素具有较好的肿瘤耐药逆转作用。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99Tcm-MIBI摄取实验检测延胡索乙素作用前后MCF-7/S、MCF-7/ADM细胞的耐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后发现MCF-7细胞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胞内Pgp表达的异常增加及TopoⅡ表达的异常减少有关,而与Lrp、Mrp、Gst-p无关,延胡索乙素通过逆转耐药细胞内Pgp、TopoⅡ两种蛋白的表达逆转肿瘤耐药。99Tcm-MIBI摄取实验进一步证实MCF-7细胞耐药性的产生的确与细胞内Pgp的表达增加有关,延胡索乙素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与其可逆转细胞内Pgp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Efficient broadcasting protocols based on Connected Dominating Set (CDS) are frequently used; hence the entire broadcast domain is restricted to nodes in the C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后,由于共产国际控制力的弱化、国民党对中共合法地位的认可以及中共自身政治上的成熟,中共党风建设面临新的机遇。然而,在此前后,因国民党顽固派要求中共收起共产主义,加上在中共党员队伍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党的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党的肌体还不健全等原因,党的作风建设又面临新的挑战。为此,中共中央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现代形态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中,人们已习惯于将中国社会早期的“乐”视为音乐史研究的专属对象.但事实上,它却代表了中国人对于艺术、人生、自然的整体判断.首先,中国上古乐
1902年的中英商约谈判是清末内政外交的一件大事。作为此次商约谈判的中方代表之一,盛宣怀在内河外轮行驶权交涉中,为维护中国的权益,尽其所能,据理力争,在一定程度上抗衡了外国列强对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侵夺,挽回了一部分民族利权。
目的:  观察灯盏乙素对实验性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1.观察灯盏乙素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小鼠灌胃给药7d后,取血测定血糖水平。  2.小鼠灌胃灯盏乙
一个非官网的购物节主导了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尽管小林的老公声称要按网上流传的方法,输入错误的密码锁住支付宝,以阻止她在“双11”的疯狂购物,但小林还是在11月10日23点就
在1920年代中国哲学与怀特海的第一次握手中,宗白华与怀特海的有机哲学邂逅。比较他们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可以看到,两者都肯定美与审美源于自然,“美”是自然之“真”;都认同
异黄酮是一类分布较广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之一,在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抗肿瘤以及抗骨质疏松症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本
“五经”作为中国儒家的传统经典,与“四书”同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人生教科书。《尚书》与《周易》皆名列“五经”,两者或被简称为《书》、《易》。凝结蒲松龄大半生心血的《聊斋志异》写作受“四书”、“五经”影响不言而喻,但比较而言,《聊斋志异》与《书》、《易》之关联较之与《诗经》、《礼记》乃至《春秋》(主要体现于《左传》)之关联更显简单。尽管如此,探讨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与《书》、《易》的关系问题,对于研究《聊斋志异》的创作方法仍然不可或缺,对于清人以及今人注释中的有关误读或错解也有一定的廓清作用。
2015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成绩显著,亮点纷呈,尤其是在史料运用和视角选择等方面显示出一些新特点。为了更好地展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社会史研究的具体情况,笔者拟按照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