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对兔早期SNFH后股骨头生物力学的影响,探讨其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实验采用新西兰大白兔38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作为造模组,造模组经兔耳缘静脉注入马血清10mL/(kg·次),间隔2周,按5mL/kg剂量连续2d注射马血清各1次,间隔2周后,予腹腔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按7.5mg/kg腹腔注射3次(每间隔3d注射1次),正常组10只兔每周2次经耳缘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5周后,随机取正常组、造模组各2只,处死取材,做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影像检查,证实造模成功,确定为SANFH早期(均为双侧坏死)。将造模动物随机分为股骨头坏死愈组(8只)、通络生骨胶囊组(8只)、造模空白组(8只),连同正常组(8只),整个实验共分4组。证实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及造模空白组每日清晨灌服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每日以0.33g/kg/d通络生骨胶囊治疗,股骨头坏死愈组每日以0.5g/kg/d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治疗12周后,两治疗组各任取1只兔行MRI、CT检查,然后全部处死取材,对股骨头行生物力学性能检测,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各组数据。 结果:经组织学及影像学观察显示,造模成功。实验结束时,治疗组兔体重明显增加,经影像学检查,骨质结构明显改善。从骨的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两方面分析,可知:模型组的各项力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治疗组(P<0.01),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在弹性模量、最大载荷、最大应力、能量吸收、刚度等方面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而在最大位移、最大应变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股骨头坏死愈组与模型组相比,在弹性模量、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刚度等方面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通络生骨胶囊组与模型组相比,在弹性模量、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刚度等方面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股骨头坏死愈组与正常组相比,除了在能量吸收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股骨头坏死愈组与通络生骨胶囊组相比,各个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 结论:股骨头坏死愈胶囊能明显改善SANFH后股骨头的骨质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兔早期SANFH后股骨头的力学强度,能有效阻止甚或逆转股骨头坏死及塌陷的发生,对兔早期SANFH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