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迈进,未来十年中国将迎来一个新的城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期。我国的城建基础设施多是由国家直接建设经营,资金来源大多靠财政拨款或银行贷款支持,近些年来也有地方融资平台为代表以发行城投债券的方式融资。但投资主体还是局限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企业,导致大量的活跃民营资本、外资等市场化的融资方式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此融资渠道单一匮乏,融资困难。资产证券化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创新的金融工具和方法,资产证券化的特点是将预计能产生稳定现金流,但在当期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通过打包成资产池,在此基础上进行信用增级,来发行标准化的有价证券。这一创新工具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在各个国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最早开始在1990年,先后又进行两轮试点,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已有多个成功的基础资产收益权证券化的案例值得研究和借鉴。本文以我国城建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为研究主题,从多个角度对城建基础设施证券化的可行性和产品设计做了研究。首先系统的论述了资产证券化这一融资工具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对比中美两种不同的资产证券化模式,进而总结符合中国特色的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模式。通过梳理对比国内已有的城建基础设施融资的几种常用方式,并结合我国目前实际已发行的基础设施收益权证券化的实践模式,指出各个融资方式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最后针对具体案例镇江水务集团,研究应当如何为其设计基础设施收益支持证券的融资方案,能够使得融资成本较其他融资方式更低,对融资企业更有利,并最终得出资产证券化是解决城建基础设施融资难的有效手段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