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铁共掺杂的亚麻屑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在替代不可再生燃料、制备碳基材料等方面具备广泛地研发前景。近年来,以生物质废弃物作为碳源制备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生物质炭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以炭材料为电极材料应用的优势具体表现在稳定性较高,电化学性能良好等方面。在本次研究中针对炭材料制备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因素产生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工艺条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活性炭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的活化剂和原料分别是KOH、亚麻屑。探讨了不同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进行了验证分析,重点分析了活化时间、温度以及浸渍比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确定了,在考察的范围内的最佳活性炭(AC)的制备条件为浸渍比1:2、活化温度800℃及活化时间100min。结果表明:AC的碘值为1667.1mg/g;亚甲基蓝值是429mg/g,达到了一级品标准的要求。对AC进行SEM和BET分析,结果表明:AC的比表面积较大,并且孔隙结构比较显著。通过AC和亚麻屑炭作对比探究AC的电极性能,当电流密度为0.5A/g时,亚麻屑炭的质量比电容(Cm)达到17.8F/g,电流密度增大到10A/g时Cm为5F/g。当电流密度为0.5A/g时,AC的Cm达到146F/g;电流密度增大到10A/g时Cm为105F/g。实验结果表明,AC表现出较好的电极性能,相比于亚麻屑炭有极大提升。以AC为碳源,以尿素(CH4N2O)为掺杂剂,通过高温煅烧获得N掺杂的活性炭(ACN)电极材料。在研究中进一步探讨了活性炭电化学性能和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活化时间、温度等。实验结果表明,N掺杂的活性炭(ACN)在考察的范围内的最佳制备条件为1:0.5(AC:CH4N2O质量比)、700℃及100min。基于上述条件制备了需要的电极材料,在电化学性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电流密度从0.1A/g变为10A/g的情况下,质量比电容(Cm)从340.3F/g变为225 F/g,此时质量比电容是电流密度0.1A/g时的67%,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另外根据得到的结果可知,掺杂一定量的N元素有助于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AC为碳源,以Fe(NO3)3为掺杂剂,通过高温煅烧获得掺杂Fe元素的活性炭(ACFe),通过改变Fe(NO3)3溶液的质量浓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研究不同条件对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其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掺杂Fe元素的活性炭在考察的范围内的最佳制备条件为0.5wt(1g活性炭浸渍在100mL 0.5wt(Fe(NO3)3溶液中)、700℃及120min。电流密度为0.1A/g时,Cm达到230.3F/g;当电流密度增大到10A/g时,Cm为120F/g,是0.1A/g时的52%。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过渡金属元素Fe的引入对活性炭电化学性能有一定的提高。以AC为碳源,以Fe(NO3)3和尿素为掺杂剂,通过改变尿素的掺杂量在高温煅烧下获得N、Fe共掺杂的活性炭(AC-N/Fe),并探究其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掺杂Fe(NO3)3和尿素的活性炭,在考察的范围内的最佳制备条件为0.5wt(1g活性炭浸渍与 100mL Fe(NO3)3 溶液中)、1:0.5(AC:CH4N2O 的质量比)、700℃及 100min。当电流密度为0.1A/g时,Cm达到364F/g,增大到10A/g时,Cm为231F/g,是0.1A/g时的63.5%,证明AC-N/Fe有较好的倍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e和N共掺杂手段表现出比N、Fe单独掺杂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其他文献
剪切增稠液(Shear Thickening Fluid,STF)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其特征是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发生非线性变化,部分阶段呈现“幂律”式的增长趋势。对其施加剪切作用,且达到临界剪切速率后,STF的状态由流体状态转化为类固体状态,在此转化过程中吸收大量的能量,因此STF被广泛用于减振抗震,人体防护等领域。目前对STF的研究集中于材料的属性研究,缺少对其在工程减振耗能领域的实用研究
学位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鳞翅目Lepidoptera,目夜蛾科Erebidae)是一种重大外来入侵性有害生物。当前在我国南方已抵长江南岸,北方已过长春北郊,扩散至13个省市区、598个县,且依然有向外蔓延的趋势,给我国林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美国白蛾及其2种喜食寄主植物(家榆Ulmus Pumil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1种非寄主植物(长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基于生物质主要化学组分制备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生物基材料,符合生物质精炼的发展要求,同时对于缓解化石资源过度利用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纳米纤维素作为生物基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因其兼具生物质材料可再生、可降解、价格低廉等优点和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日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传统纳米纤维素制备的方法存在工艺过程繁琐,耗时长、能耗高、得率低以及废液污染环境等问题,限制了纳米纤维素的发展。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