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制度法治化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sZh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后,“生态文明”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决心更加彰显,由此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产生,其与区域督查制度、环保综合制度有所不同,其权威力之大和执行力之彻底,解决了生态环境方面一些顽疾,克服了地方党政机关不作为懒政怠政的现象,环境质量得以提升。我国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历时3年完成了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面督察,但在督察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中央环保督察制度法律依据薄弱,法律适用模糊等。针对这些问题,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对症下药,具体施策,颁布了第一部党内法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有效规范了“两级三类”生态环保督察体制,强化了督察程序和权限的法制化,提升了内部管理机制的科学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的法制化创新是贯彻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更好地、更有效的推动了我国法治化的发展。但《规定》属于党内法规,其限制规范的内容、范围必定有限,生态环保问题须党政同责、全民齐动,所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法治化脚步不能停止,还应继续推进其法治化,从而更好地为生态环境保护保驾护航。本文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法治化为研究主题,首先对中央环保督察制度法治化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总结了当前中央环保督察制度现状和法治化原因;阐述首轮中央环保督察遇到的法律难题以及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法治化创新;最后在分析环保督察制度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应重点在三个场域内继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法治化工作:党内法规体系的建立健全、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统筹协调、党内法规与配套法律制度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完备的中央环保督察制度法治化体系。
其他文献
随着沿海水域富营养化的加剧,赤潮在世界范围内的沿海频繁爆发,已成为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赤潮的发生呈现出“大范围、高频率、多种类、快节奏”的
目前,化石燃料电厂和制造厂中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其排放的大量CO2是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的最主要贡献者。CO2的吸附分离是减少CO2排放的一种途径,也是储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进食匀浆膳食对改善营养的效果。方法按患者入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用匀浆膳食(用餐前将菜肴榨成匀浆),对照组予传统膳食,将食物煮烂。分别
随着高校大学生自主意识的不断提高,大学生转专业诉求日益高涨。学生的转专业需求也受到高校的极大重视,高校推出了一系列转专业举措,并逐步放宽了转专业要求与转专业条件,转专业的受众范围也不断扩大。转专业政策革新固然带给学生诸多利好,然而转专业政策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校转专业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转专业所达到的成效并不如预期,甚至有违转专业政策实施的初衷,这也促使着高校就转专业政策本身以及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经济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最重要的优良牧草之一。在我国,紫花苜蓿在冬春季节时常遭遇冻害,严重影响了紫花苜蓿的种植和推广。前人研究表明,冬季水分状况对紫花苜蓿越
第一部分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miRNA的表达谱及靶基因预测目的: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miRNA的表达情况,并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方法:高通量q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