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六部悲剧的结构主义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eon0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结构主义理论对莎士比亚的六部悲剧《裘力斯·凯撒》、《雅典的泰门》、《麦克白》、《哈姆莱特》、《李尔王》、《奥瑟罗》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文章指出,通过对莎士比亚这六部悲剧进行精细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在这一基本故事结构中包含着三个最基本的角色配置:背叛者、被背叛者以及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这一背叛事件中来,但却与这一背叛事件的后果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而不得不对此事件做出反应和评价的评判者。莎士比亚这六部悲剧实质上就是关于背叛者、被背叛者和评判者三者之间的故事,而这六部悲剧基本结构的一致性,也正是由这三种角色之间的固定配置所确证。通过对莎士比亚这六部悲剧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还可以进一步看出,这些基本角色在这六部悲剧中分别以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表现内容,彼此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阐释,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从而使每一种角色都得到了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充分展现。
其他文献
丁玲是一个思想及创作跨度很大的作家。由这个表象,可以开掘出作家的精神内质与时代主流话语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创作主体的影响。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
作为与杜牧、李商隐齐名的诗人,温庭筠在晚唐诗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比较起杜牧、李商隐来,对他的研究似稍薄弱,而且误解甚多。本文在通读温氏诗集与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前人
“十七年”时期,文学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思想、文化建设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极具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亦被视为革命历史的通俗化书
本文旨在梳理山东作家尤凤伟的小说创作。在近二十年的文学秩序中,尤凤伟通常是处在边缘位置,但随着《中国一九五七》和《泥鳅》的发表,尤凤伟让人刮目。考察尤凤伟的创作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