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载体是民营企业,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生存法则下不断发展壮大,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增加国家税收,拉动投资、内需、出口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民营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资金是其发展的稀缺资源,融资是其发展的必要的外在动力和“瓶颈”。借助外力资金可以使民营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但从操作层面看,受体制、机制的制约和影响,在融资推动阶段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困难,造成民营企业资金紧张,项目落空,周转受阻,甚至资金链断链,严重阻碍着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特别是融资难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对促进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立足于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旨在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视,特别是政府和融资对象在制定各项政策和制度流程时更好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同时,民营企业也要研究、利用好国家各项政策、法规,切实排解融资难题。 借鉴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以证券市场为主导的融资模式,以日、德等国家为代表的银行导向型的融资模式,顺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改革大势,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剖析我国民营企业在融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融资差距、民营企业政策信息来源滞后、民营企业不适应融资对象所设的制度流程及民营企业自身寻找原因。还结合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融资案例进行解剖,介绍了其融资可资借鉴的一些做法,注重从操作层面研究和分析问题。在对问题和案例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排解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这些对策将对民营企业融资产生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本文在研究角度上有所创新。与传统侧重于民营企业融资理论研究及融资困境问题有所不同,主要以民营企业天润化肥融资过程中的成功做法为案例,并注重于从操作层面研究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文章还针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瓶颈问题提出了一些创新性建议,如成立权威的民营企业信用等级评级认定机构,对信用评级实现各银行之间、金融市场与证券市场之间资源共享互认;银行要成立民营企业贷款中心,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收益和综合贡献度适当放低。区别对民企授信问责;在企业法人身份证制度推行过程中,其身份信息要综合反映企业融资市场及供、产、销市场的信用状况。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基本结论是:国家要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融资对象要重视支持民营企业,使其做大做强,培植其客户资源;民营企业必须借助融资对象的外力资金支持,在积累融资资源的同时得到进一步发展;融资对象与民营企业二者的合作是各自利益纽带上的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彼此需要构建长期、和谐、包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