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也是产生径流的基础,在改变土壤物质结构和质地的同时,大量养分随着径流的迁移也造成了土壤养分的再分配。降雨引起的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是土壤质量退化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土壤、水文和环境等多学科的交叉点。针对水土及养分流失在制约农业发展的同时恶化生态环境这一问题,研究褐土、棕壤和红壤在模拟降雨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特征以及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对土壤氮素流失的控制效应,分析三种类型土壤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特征,阐明树脂包膜控释尿素的控释性能,为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及氮素流失控制技术提供科学理论和实践依据,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模拟降雨条件下,三种类型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径流流失量占到流失总量的77.27%~99.79%,径流是坡地土壤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养分流失的主要驱动力。(2)模拟降雨条件下,三种类型土壤中褐土的径流量、产沙量及氮磷钾养分流失总量均最小;棕壤氮磷钾养分流失总量与褐土相比高出4.70%~41.01%;红壤径流量及产沙量最大,氮磷钾养分流失总量达到褐土的1.20~1.65倍。三种类型土壤性质的不同,是土壤养分流失量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3)模拟降雨结束后,三种类型土壤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养分在坡面土壤表层的不同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聚积,在整个土槽内有不同程度的淋溶迁移,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机械组成也存在小幅度的变化,与降雨前土壤机械组成相比,粘粒含量降低2.11%~4.79%,砂粒含量升高1.18%~2.12%。(4)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具有良好的控释性能;随着模拟降雨次数的延续,与普通尿素相比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有效推迟了不同类型土壤径流硝态氮和铵态氮流失高峰的出现,减少土壤径流硝态氮和铵态氮及总氮流失量最大分别能达到普通尿素流失量的30.4%,30.8%,7.9%;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推广施用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