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地雷达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2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地雷达作为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广谱电磁技术,由于其具有高效、快速、连续、无损伤、低成本和高分辨率成像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公路、机场、隧道、水坝和堤防等基础工程设施无损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代表了结构层厚度、压实度、空隙率、含水量及沥青含量等重要工程质量控制指标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不同含水量混凝土进行探地雷达探测实验,对在试验中采集到的反射波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混凝土含水率对其介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在工程勘察过程中有指导意义的混凝土含水率与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规律的公式。通过探地雷达勘察过程中形成的图像来进行正演模拟,更好的验证了探测结果,并以工程实例具体说明了探地雷达的应用技术。本文的工作在GPR技术用于钢筋混凝土的无损检测方面颇有新意,解决了一些实践中感兴趣却又难以测定的物理量的检测问题,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成功地探索了不同含水量混凝土相对介电常数的问题,通过对探地雷达探测图像进行正演模拟总结出了混凝土中钢筋直径大小对探地雷达图像形成的双曲线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获得了不同介电常数设置值对探地雷达探测精度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了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长期徘徊不前的关键问题,奠定了探地雷达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也为公路、机场、隧道、水坝和堤防等层状结构基础工程质量检测和养护决策提供了先进、高效、实用、配套的技术成果,这对探地雷达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已知超基性岩型铜镍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分析,着重研究内蒙灰山含矿超基性岩的地质特征,分析在内蒙灰山应用电法勘探的地质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首次将电阻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研究者已从宏观和微观领域对此类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基于不同的物理效应,研究者提出了许多解决思路,其中基于热释电效应和摩擦电效应的新型能量采集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PVDF的微型热释发电机和基于热释电效应和摩擦电效应复合的微型发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设计、
通过大田试验,在灌溉量2700m3/hm2、3600m3/hm2、4500m3/hm2条件下,对粮饲兼用玉米根系分布特征及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600m3/hm2的灌溉量在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
为使管棚受力分析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管棚的实际受力状态,基于注浆加固区域的受力特性分析,提出了考虑注浆加固区整体性的管棚受力分析模型.考虑注浆加固区的整体性,对管棚超前
本文以映(秀)-日(隆)旅游公路沿线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现场调查与已有地质资料详尽分析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道路沿线区域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分布特征。在综
有些地质构造发育的地区,地下介质中含有高速屏蔽层,由于高速层与上下相邻地层间的速度差异很大,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因此使得地震射线难以穿透高速层继续向下传播,获得高速层
黄河口浅层天然气藏在地震资料上有着较典型的“亮点”型地震响应,存在强振幅反射、频率衰减、低频阴影等地震响应。传统亮点技术只利用了入射角为0度时的这一特殊情况下地震
为实现刹车时桥上多状态车流并行动态演化的高真实度模拟和时变汽车荷载与桥梁运动状态的时时耦合,首先从宏观和微观上丰富随机车流模拟方法,宏观上沿用交通荷载调查数据中的
在油气田的勘探评价和开发生产阶段,储层研究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储层模型为目标,这是油气勘探开发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油田地质评价工作向更高阶段迈进的体现。随着油气田开发
随着浅层资源的日渐枯竭,向地球更深处要资源,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必然趋势。深部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基础装备的支撑,而国内乃至全球在深部资源的开采、提升等方面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