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木弄沟2000年特大滑坡型泥石流动力学过程及其趋势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gits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石流发展趋势是地质、水文和气象工程界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历史资料显示,100多年来西藏帕隆藏布流域特大规模泥石流总是发生于扎木弄沟、古乡沟和培龙沟,其中以扎木弄沟泥石流规模最大,1902年和2000年易贡扎木弄沟泥石流的规模总量高达8×108m3。第四纪以来在印度板块俯冲和碰撞欧亚板块作用下,帕隆藏布流域发育大量的错落体和崩滑体。但100多年来该流域内特大规模泥石流为何总是发生于这三条泥石流沟?这三条沟的特大规模泥石流动力学过程是怎样的?帕隆藏布流域特大规模泥石流发展趋势如何?这些科学问题备受泥石流领域关注。在2000年扎木弄沟滑坡型泥石流动力学过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扎木弄沟泥石流发展趋势,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帕隆藏布流域特大泥石流发展趋势,也有助于认识扎木弄沟今后再次发生特大滑坡型泥石流的动力学过程及暴发规模。作者在国家基金委和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的资助下,首先利用高精度遥感解译,现场调查2000年扎木弄沟滑坡型泥石流的基本情况。其次通过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物探和取芯钻探等手段对2000年扎木弄沟滑坡型泥石流边界形态和形成、运动和堆积特征进行深入解剖。再次采用地表振动波谱解译、统计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2000年滑坡型泥石流的地质环境背景、驱动因素及动力学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钻孔资料分析,光释光测年和实地观测等手段,揭示长时间尺度下扎木弄沟特大规模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目前扎木弄沟的物源和2000年滑坡型泥石流的动力学过程,分析扎木弄沟特大滑坡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2000年滑坡型泥石流的发生时间为2000年4月9日20∶00∶11.95。滑坡型泥石流的容重为2.0t/m3,滑坡型泥石流发生过程中崩滑体的启动速度为89.89m/s,滑坡型泥石流平均流速为30.12m/s,滑坡型泥石流在出山口处的流速为48.7m/s,泥石流流量过程呈现出一个总体上凸,但存在激烈振动的过程,泥石流流量最高可达504×104m3/s以上,出现于第二处撞击点。  (2)2000年4月9日扎木弄沟滑坡型泥石流是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的结果,长期的地震活动和冻融循环和干湿循环是2000年滑坡型泥石流的激发因素,其中灾前Ms4.8的地震是2000年滑坡型泥石流发生的直接诱发因素。  受垂直于右旋平移断层的方向上若干横向断裂控制,扎木弄沟所在区域为地垒段,扎木弄沟易发生滑坡型泥石流。受强烈的新构造运动隆升和河谷快速侵蚀影响,扎木弄沟源头豆腐块式的坡体及其出露的高达数百米的高陡临空面是特大滑坡型泥石流发育的地质基础,河谷深切形成纵比降大的沟谷地貌更加有利于特大滑坡型泥石流的形成。  地震活动和冻融循环和干湿循环与滑坡型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时空上的耦合关系。扎木弄沟长期强烈的冻融循环使得流域源头的花岗岩岩体强度降低,裂隙增多,孔隙增大。2000年3月至4月9日扎木弄沟经历一个以中早和中小雨为背景的小量级的干湿循环过程,此时受冻融循环和干湿循环作用破裂的BH01崩滑体处于饱水工况。BH01崩滑体失稳过程于4月9日晚上8时零分11.95秒发生,而在4月9日晚上8点整9.2秒,距扎木弄沟约13km,发生4.8级地震,流域顶部岩土体获得的地震加速度达43.3gal。在此次Ms4.8级的地震诱发作用下,BH01崩滑体发生崩滑。  (3)基于林芝地震台站记录的2000年滑坡型泥石流地表振动波谱,该次滑坡型泥石流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四个过程,分别为BH01崩滑区节理裂隙发育过程,裂隙贯通崩滑过程,滑坡转化为泥石流过程和泥石流运动堆积过程。其中后三段动力学过程具有明显的地表振动特征。  BH01崩滑区裂隙贯通滑动过程中,滑坡型泥石流呈现振幅大频率高的特征。滑坡转化为泥石流过程中,泥石流能量增加,波的振幅较大,最大振幅64cm,出现于B点,该点频率也最高,为2.1hz。泥石流运动过程中B-C段,由于扎木弄沟沟道较为狭窄且弯道较多,泥石流在弯道处撞击到山体,产生地面振动,波的振幅较大,频率较高,最大振幅为42.64cm,频率为2.0hz。D-E段沟道弯度较大,且泥石流发生弯道超高现象,产生的地表振动比B-D段地表振动更为强烈,波的振幅相对增加,最大振幅为50cm,但地表振动的频率降低,降低为1.4hz。泥石流冲出出山口,沟道与地面坡度较小,泥石流开始堆积,泥石流对地面的撞击减弱,波的振幅减小,频率降低,最大振幅30cm,频率为1.0hz。  (4)BH01崩滑区节理裂隙发育过程中,节理裂隙控制着BH01崩滑体的边界与规模,长期的冻融循环和灾前的干湿循环使得BH01崩滑岩体处于饱水工况。扎木弄沟河水的颜色变化说明BH01崩滑体底床的边界(两组主滑动面和后缘陡倾裂隙)已经贯通,雨水和雪水已经渗透到崩滑体底床。  (5)通过崩滑体“蠕滑-拉裂-剪断”失稳破坏模式揭示2000年滑坡型泥石流的裂隙贯通崩滑过程。渗透到BH01崩滑体陡倾裂隙中的降水和冰雪融水给之以高孔隙水压作用,在高孔隙水压的作用下BH01崩滑体受到一个朝向坡外的推动作用,加之水流渗入崩滑体后,在BH01崩滑体切割面上产生的巨大推力和两组主滑面上所产生的浮托力及水对结构面物质的软化导致BH01崩滑体主滑动面上残存的锁固段临近剪断,4.8级地震活动使得最后的455m的锁固段破裂导致BH01崩滑体彻底失稳滑动。  (6)钻孔zzk1和zzk2显示扎木弄沟沟口堆积物可分为五层,从下至上分别为古老泥石流和河流的混杂堆积物、河流相堆积物、37.4±3.1ka特大型泥石流堆积物、37.4±3.1ka-1902年之间泥石流和河流的混杂堆积物、2000年滑坡型泥石流堆积物。  (7)长时间尺度下扎木弄沟泥石流规模呈波动变化过程,特大型泥石流规模随时间先增加后减小,且在特大型泥石流发生后的数十年间,汇流型泥石流规模和频率也逐渐减小。今后扎木弄沟存在发生特大滑坡型泥石流的可能性。经历一定时间的累积(有可能是百年尺度)扎木弄沟滑坡型泥石流易发生,特大滑坡型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灾害还将延续一段时间,汇流型泥石流规模呈逐年减小趋势。  扎木弄沟BH01-1和BH02潜在崩滑体是今后特大滑坡型泥石流的主要物源,其方量分别为0.92×108m3和0.94×108m3。在地震(地震烈度为Ⅷ度)和极端气候工况下,百年内再次发生的滑坡型泥石流规模可能小于4.46×108m3,起动规模千万方级别的滑坡型泥石流都会造成堵河。当堰塞湖水位快速升高时,堰塞坝的结构强度大幅度减小,堰塞坝溃决的风险有可能逐渐增大。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建立了基于杆系振动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在竖向及水平地震联合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方法,并编写了计算机程NLDYNA-UV.在分析中,弹塑性单元刚度矩阵 采用了Gib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是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同时也是环境岩土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重金属污染土的固化稳定化处理方法效果好、成本低、施工
该文从理论计算方面研究了高速运行的车辆和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刚构桥的竖向动力相互作用.着重讨论了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刚构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系数和车辆高速过
该文介绍了作者在"钢筋混凝土楼板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SlabCAD)"研制中的工作,该系统可用于钢筋混凝土现浇助梁楼盖结构设计,自动完成从结构内力分析、配筋量计算、结构构造
该文提出了结构主要设计参数Δij(支座下压量)和索-桁刚度比λi的合理取值原则,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同时,采用离散化的能量法进行结构静力计算,充分考虑了索的几何非线性和
目前,我国分散型生活污染源所产生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随意就地排放,最终汇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等水体,对地表和地下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和对水生生态造成的破坏日渐突出。为此
该论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井点降水,尤其是真空井点降水的预压加固机理、加固效果和降水对基坑围护性状的影响.
该文在选取网壳结构杆件的分析模型时,合理地考虑节点约束的影响,针对双层网壳和单层网壳不同的破坏形态,对它们的极限承载力分别进行理论分析.双层网壳的破坏是由于压杆失稳
学位
该文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对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特点进行了介绍,从平面框架入手,对钢管混凝土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描述,对切线刚度矩阵进行详细地推导,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