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di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环保部全国生物多样性评价项目提供的以县为单位的物种分布数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9~2008年753站逐日气象资料,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http://dammirror.csdb.cn)中的SRTM90米分辨率数字高程原始数据以及南京图书馆馆藏的2008年统计年鉴中的西南地区社会经济数据,研究了西南地区动植物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1)西南地区动植物分布热点地区位于六大地区,横断山脉中段片区、滇南宽谷丘陵片区、川西南-滇北高原片区、盆西高中山片区、盆北大巴山-米仓山片区、黔北大娄山区和黔东南雷公山片区。滇北高原区的会理、会东两县鸟类丰富度较高,而且受威胁动物也较高,筠连县的植物种受威胁情况较为严重,这些保护空缺地区,建议加强保护。   (2)海拔变幅对西南地区野生维管植物、哺乳动物、鸟类动物、爬行动物分布格局影响最大,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0.409、0.384、0.288,西南地区海拔高差巨大,生境复杂多样,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多的栖息环境。威胁西南地区动植物的主要因子是外来入侵物种,建议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评估技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扩张。   (3)由于西南地区地形结构的特点,人类活动对动植物丰富的地区尚未造成极大威胁,但人均GDP和西南地区受威胁物种简单相关系数为0.123,说明西南地区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人类活动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4)鸟类物种丰富度可作为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指示物种,一个地区特有两栖动物的丰富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地区物种特有程度,受威胁哺乳动物在西南地区受威胁动植物程度可看作一定替代作用。建议相关部门在建立自然保护区时,可优先对这些地区进行保护,同时须针对西南地区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恢复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
其他文献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区域人口与经济活动高度集聚的空间载体,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展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文章在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思维方法的指导
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词汇量、语感、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语言这门工具的运用还是不是那么自如,这主要是由于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学生学习主要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而忽略了语言是应当运用的这一重要特点。要想改善这样的现状,就必须挖掘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除了教育模式有必要革新外,学生对于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及认识也很欠缺的,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很有
城镇群体空间是当今国人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宁夏沿黄城市带是我国西部和宁夏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宁夏沿黄城市带城镇群体空间的研究尤显重要。本文分析了城镇群体及城镇群
生态移民效益评价既是检验前期工作成效,又是实现后期移民工作改进和提高效率的重要环节。   本文归纳总结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综合评价3种生态移民效益评价方法的优劣,
学位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地名逐渐被取代、遗弃。但地名蕴含丰富的语词和实体文化内涵,随意改变或废弃地名势必导致文化的缺失。随着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委员会对地名遗产的重视,许
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了人类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土壤蒸散发、地质地貌条件和水文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共同造成了土壤盐渍化的形成。分布地域广阔、占土地
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其中气候资源尤为丰富,有效的开发及利用气候资源关系到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气候资源的开发及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生产活动的场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地少人多的国情和土地的不可替代性、面积的有限性、供给的稀缺性和用途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