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中药丹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丹参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兔模型心肌胶原蓄积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治疗新途径。材料与方法:1.材料:日本大耳白兔72只,购自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2.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2只,无菌条件下抽取其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再经体外培养、传代、扩增、鉴定、纯化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行BrdU标记。将70只兔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余60只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兔模型,将模型制备成功的40只兔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组、干细胞组、丹参联合干细胞组各10只,于造模术后立即经耳缘静脉分别注射丹参或(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ml(2×106细胞)。造模术后24小时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以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水平;造模术后5周再次检测血清MMP-1、TIMP-1、PⅠCP、PⅢNP的水平,并采集左室心肌标本:对梗死区心肌进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区域呈棕黄色;经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排列情况;经Masson染色后观察胶原增生程度,并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1.造模术后24小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明显升高,提示左室支完全结扎后心肌细胞大量坏死。2.静脉注射干细胞组和丹参联合干细胞组心肌梗死区组织可见BrdU阳性细胞。3.HE染色和Masson染色:模型组、丹参组、干细胞组及丹参联合干细胞组的梗死心肌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肌纤维不规则排列以及胶原纤维增生。4.胶原容积分数(CVF):术后5周,各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丹参组、干细胞组、丹参联合干细胞组指标均有增高趋势。5.血清MMP-1:术后24小时,与模型组或干细胞组比较,丹参组、丹参联合干细胞组数值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周,各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血清TIMP-1:术后24小时以及5周,各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血清PⅠCP:术后24小时,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丹参联合干细胞组数值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干细胞组比较,丹参组、丹参联合干细胞组数值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周,与模型组相比,丹参联合干细胞组显著降低(P<0.01),丹参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丹参联合干细胞组相比,模型组、丹参组、干细胞组均显著增高(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血清PⅢNP:术后24小时,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组显著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丹参组、丹参联合干细胞组均下降(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干细胞组比较,模型组、丹参组、丹参联合干细胞组数值均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周,各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可成功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兔模型。2.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迁移至心肌梗死区及其周围区。3.丹参可通过调节MMPs/TIMPs系统、抑制胶原合成,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4.实验未发现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给予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改善心肌纤维化,可能与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时机有关。5.丹参联合干细胞移植可通过调节MMPs/TIMPs系统、抑制胶原合成,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但因本实验中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用有限,不排除在心梗发生早期两者协同治疗时丹参发挥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