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由创伤和各种疾病引起的软骨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由于软骨自身修复能力有限,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组织工程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给软骨缺损的修复带来了希望。组织工程软骨是当前组织工程学研究的热点,实验研究中,已成功地制备出和机体结构相近的各种形态的人工软骨,如指关节、颞下颌关节、耳廓和鼻部的软骨等,显示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由于难以实现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及基质材料三者间的合理相互作用和各种疾病复杂的病理过程,目前尚无一种组织工程学方法能高质量地修复软骨缺损并达到很好的远期疗效。本文探讨以同种异体的软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人工合成的可吸收材料—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作为种子细胞接种的支架,应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在体内形成新生软骨组织的可能性,为组织工程软骨在临床修复和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帮助。 方法: 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取出出生3-5天的新西兰大白兔乳兔四肢关节软骨组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漂洗,然后剪成1mm~3大小的软骨块,再放人Ⅱ型胶原酶将基质溶解,经离心、分离出软骨细胞。然后将所获得的软骨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进行体外软骨细胞的扩增,培养基采用RPMI1640培养基,根据需要添加胎牛血清、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维生素C等。经过4次传代后,收集软骨细胞,并将细胞悬液中细胞浓度调整到5×10~7/ml,然后将其接种到PLA三维可吸收支架上。软骨细胞-PLA复合物再在体外培养基中培养7-10天,然后将软骨细胞—PLA复合物移植到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背部皮下,经过7周的体内培养,并于第3周、第5周、第7周分别留取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对照组采用无软骨细胞种植的PLA材料植入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皮下。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