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共生理念下的意大利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案例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s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能在保留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核及其建筑完整性的同时符合现在或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是寻找历史建筑发展方向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开发目前已由“规模扩张”逐渐向“品质提升”转变,历史建筑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探讨其保护与再利用,一方面是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另一方面则是为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延续与创新提供了机遇。而意大利作为在建筑遗产保护及再利用方面有深厚研究基础的国家,战后经历过与我国相似的建设发展历史阶段,本文通过实际案例,调研分析、归纳意大利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对于新旧关系的设计思考、设计策略与方法法,可以为我国现代城市更新中历史建筑的处理提供设计思维上的启发和参考借鉴的样本。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的内容:首先通过对意大利大量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梳理意大利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理论思想发展过程以及当下所采用的运作机制;第二部分,是对所收集的意大利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实践项目进行整理、分类及分析,并从中筛选出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再利用案例,基于现场调研及资料整理,利用3D建模及图解分析从建筑概况、历史变迁、保护理念与手法、功能空间、材料及细部、周边环境关联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再次,文章分析了新旧共生理念与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之间的关联,总结历史建筑的共生界面及新旧共生模式;最后,结合前文分析内容,对意大利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设计策略进行详细的论述,根据意大利的经验对我国目前的历史建筑再利用领域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总体而言,本文以新旧共生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研究导向逐层推导,通过对多个意大利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杰出案例进行系统的剖析,总结处理新旧关系的意大利理念、设计策略及方法,以期为今后我国历史建筑再生设计提供实践依据及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我国建筑经历了节能30%、节能50%、节能65%的路程,现在一部分省市正在向节能75%迈进。随着陕西省节能75%标准的颁布,陕西省建筑节能工作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因此需要引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目前陕西省已经启动了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编制工作。关中地区地处陕西省中部,是陕西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本文主要针对关中地区,分别从外墙和外窗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进行研究,力求对关
保障性安居工程一直是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的重点。共有产权住房作为一种新型保障性住房模式,弥补了传统保障性住房的缺陷,作为十九大提出“租购并举”以来“购置型”保障性住房的重要实践,共有产权住房逐渐在全国各个城市落地推行。随着政策的广泛落地,共有产权住房的福利效应不仅是有意向的购房者关心的热点话题,也成为衡量该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本文通过构建共有
作为一种低密度、可生物降解的材料,镁及镁合金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作为植入物,在动物体液环境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应力作用,而镁合金腐蚀速率过快这一问题限制了其作为医用植入体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制备镁基复合材料,可以提高镁基植入体的强度和延伸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耐腐蚀性能。ZrO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熔点和低热膨胀系数等特点,将ZrO2颗粒作为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可以提高镁基复
我国城市居住建筑的主要建设形式是城市居住小区,居住小区也是城市中最重要的聚居形态。因此,我国建筑领域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城市居住小区。西安属于寒冷地区,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平原地区夏季炎热湿润,高原地区夏季较凉爽,平原地区主要城市包括西安、天津、济南等。以往关于西安地区生态小区的研究大多处于定性评论,因此如何定量评估城市生态居住小区的微气候环境与建筑环境,从设计初期开始关注城市居住生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住房面积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住区作为现代人居环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城市人口的主要居住形式,住区室外空间是城市人口的主要活动场地,营造良好的住区室外空间从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太阳辐射是影响住区室外开放空间舒适的重要参数,也是促进城市住区环境可持续的主要考虑因素,因为它与能源效率及宜居性密切相关。因而研究住区太阳辐射对室外热环境既可持续性具有基础价值,
为解决乡村学校适龄入学人口缩减的问题,国家出台撤点并校的布局调整政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乡村学校的裁撤导致大量校舍的空置,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和建设用地指标的低效使用。近年来,乡村闲置学校问题虽然受到持续关注,但是由于相关研究不足,闲置校舍利用现状与村民实际功能需求之间存在诸多矛盾。河南地区作为农业大省下辖行政村数目众多,乡村闲置学校基数大,校舍空间闲置问题严重,但是对于乡村闲置学校的利用尚处于探索阶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努力争取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达目标,消耗全球半数能源的建筑行业势必要节能减排。其中,超过城市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的城市住宅建筑成为行业减排重点。目前,城市住宅短寿现象普遍,该现象伴随的建筑低性能运行和造成的拆建活动量的增加导致住宅全生命周期年均碳排放强度增高。因此,通过延长城市住宅使用寿命来减少建筑碳排放对帮助实现国家减排目标有重要意
生土建筑因使用方便、热工性能好、绿色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了数千年。但由于其强度低,耐久性差,体积稳定性差等特点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兴起为生土材料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本文以氧化石墨烯与水泥复合改性的生土基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氧化石墨烯掺量,水泥掺量,水固比等因素对生土基材料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阐释了氧化石墨烯与水泥协同增强生土基材料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
非饱和弹性半空间地基的动力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涉及力学、数学以及岩土工程等多个学科,对于弹性力学发展有着学术价值,对于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以往研究多以各向弹性地基模型和饱和土地基模型为主,但是,非饱和土在实际工程中更为常见,因此非饱和土弹性半空间的稳态响应问题是不可回避的。而且,半解析方法综合了数值法与解析法的优势,简化了计算的繁琐程度,随着半解析函数项
为满足当下乡村的生活生产所需,关中地区村民多采用轻钢结构结合常见建筑材料在既有砖混民居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加建。尽管目前已有一些相对成熟的加建做法,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指导、系统的建构逻辑和良好的建造工艺,村民的自主加建实践中多出现加建部分风貌协调性不佳、功能实用性不高、居住舒适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从村民自建的视角出发,以关中地区民居建筑加建调研实例为基础,结合建筑学科相关理论就关中既有民居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