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t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我国建筑经历了节能30%、节能50%、节能65%的路程,现在一部分省市正在向节能75%迈进。随着陕西省节能75%标准的颁布,陕西省建筑节能工作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因此需要引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目前陕西省已经启动了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编制工作。关中地区地处陕西省中部,是陕西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本文主要针对关中地区,分别从外墙和外窗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进行研究,力求对关中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技术提供一些参考。本文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进行概念解读,介绍了我国节能工作进程及国内外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其次,本文研究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其主要技术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温隔热性能更高的非透明围护结构;(2)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外窗;(3)无热桥的设计与施工;(4)建筑整体的高气密性;(5)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6)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再次,本文分析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外墙和外窗传热理论,为下文外墙和外窗的节能设计策略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接着,本文聚焦于建筑外墙和外窗两个部分着重分析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针对外墙,本文列举了6种最常用的构造方式,结合De ST-h软件进行能耗模拟,探究了耗能最少的构造方式及保温层厚度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对于外窗,本文探究了外窗各个部分的节能措施,并探讨了外窗传热系数和太阳得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关中地区已建被动式超低能耗示范建筑进行围护结构节能分析,并通过围护结构结露模拟分析和内表面温度计算分析对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进行了验证。希望可以对今后关中地区乃至陕西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乡村建设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传承和发扬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消失的传统本土文化,国内掀起了一阵“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众多建筑师参与其中,力求改变“千村一面”的乡村风貌,笔者在其导师的带领下参与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乡村建设项目,努力将地方性历史文化特色和本土建筑特征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并积极探索其
食堂主要由就餐区和后厨区组成,厨房是生产食品的空间,也是烹饪人员的作业空间,是食堂的核心区域;厨房包含了从食材的输入到熟制品输出的整个过程。现代厨房是在传统厨房的基础上,经历了工艺流程的演变,空间组织的调整,厨房设备的更新,食材采购模式改变等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符合食堂发展的空间。厨房的流线组织主要体现在人流和物流两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物流流线即食品的工艺流程。厨房设备是工艺流程的物质基础,它
文化遗产是包括了工业建筑遗产等诸多类型遗产在内的遗产综合体,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目前城市更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对工业建筑遗产基础研究的深入,也逐渐开始探讨如何去保护这些遗留下来的城市工业文化特色。但由于我们国家对于这些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认知不全面,比较匮乏,导致近些年来,出现了一大批有着可供研究的工业建筑遗产被拆除、破坏的现象,在这些被破坏的工业建筑遗产中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背景下,我国部分乡村建设照抄照搬、盲目模仿城市思路,导致千村一面等问题。乡村建筑地域特色缺失、传统文化受到忽视,村民难以与建筑场所产生情感联结,进而使村民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渐变为陌生感和失落感。乡村文化建筑作为村民日常交往、文化传播的平台,其场所精神营造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提出以来,乡村文化建筑的实践探索不断涌现,为本研究提供了数量繁多的考察样本。本
我国1970年代至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建筑以多层砖混结构住宅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阳台由早期住宅的辅助空间逐渐演化成住宅中不可或缺的功能空间,阳台空间品质的优劣影响着住宅住户生活品质的质量高低。本文在基于既有多层住宅阳台设计及改造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选择寒冷地区两个典型城市的代表性既有住宅小区调研,按照不同建设发展时期的改造情况对阳台进行现状整理,以一梯两户板式住宅的边套与尽端套为主,将其中改为厨
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要素。长期以来,国内街道空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缺乏对于人性化和公平性的探讨,特别是忽视儿童的行为活动及需求,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与城市街道空间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儿童在街道空间中日常出行安全问题和行为活动空间缺失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儿童的健康和安全。近年来,随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友好型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设计者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视角发生转换,为城市更新、人性化设
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界限逐渐淡化的条件下,以往的城镇功能要素和活动逐渐向乡村聚集,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或乡村呈现就地城镇化趋势,而新型农村社区则成为就地城镇化的手段之一。高陵区是关中地区就地城镇化的试点地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快速生硬的剥离居民传统生产与生活方式,导致村民对传统街巷空间特质的需求得不到传承,精神层面有所缺失。社区聚落空间类型逐渐多样化,但街巷空间的营造出现缺失。宏观街巷网络空间的组织混乱
为了解决复杂模糊不确定环境下的多属性决策问题,各种模糊集被引入到决策分析领域。q阶正交模糊数能够更精确地反映人们的意愿,更加全面、客观地表达评价信息。本文研究基于q阶正交模糊信息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提出基于DEMATEL和VIKOR的犹豫毕达哥拉斯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首先根据决策者给定的属性评价值,利用DEMATEL方法确定属性权重,对具有冲突属性的决策问题,利用VIKOR方法对方案进行排序。其次
我国拥有的文化遗产众多,其中超过四十万为不可移动文物,其中一半以上现存于村落和乡镇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许多村落中人员流失非常严重,同时伴随的还有资源枯竭。随之,村落中的各类文化遗产也受到了影响,其中很多都受到破坏甚至是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探索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统村落中景观环境的优化,为传统村落景观规划的持续发展提供一条合理的路径,让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在的
关中传统民居极具地域气候适应性与文化生命力,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营建技术。然而随着城镇化的整体发展过程中,这些丰富的营建技术伴随着民居空间形制、现代建筑材料的普及、结构体系的转变而逐渐被忽视,处于极为被动的状态。关中普遍存在的既有民居,愈加追求“风格现代化”、空间“高而大”,忽视了生态性的考量,因此出现了不合理、不生态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在围护界面上,与传统民居相比,既有民居的围护界面几乎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