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补肺消瘤汤联合化疗治疗肺郁痰瘀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步探讨该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筛选到的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二病区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补肺消瘤汤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纯TP方案化疗。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力状况(Karnofsky或KPS)评分、病灶大小、血常规、肝肾功能、毒副反应情况,并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等基础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两组患者实体瘤近期疗效比较,2周期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ORR)为12.5%,疾病控制率(DCR)为82.5%;对照组的ORR为10%,DCR为75%。治疗组ORR、DCR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有降低,但治疗组积分降低更显著,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积分比法比较,治疗组有效率45%,对照组有效率3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4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治疗组有效率45%,对照组有效率2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两组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比较,治疗组白细胞(WBC)、恶心呕吐病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WBC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较,补肺消瘤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骨髓抑制,降低化疗毒副作用,提高化疗疗效的作用。
方法:将筛选到的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二病区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补肺消瘤汤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纯TP方案化疗。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力状况(Karnofsky或KPS)评分、病灶大小、血常规、肝肾功能、毒副反应情况,并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等基础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两组患者实体瘤近期疗效比较,2周期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ORR)为12.5%,疾病控制率(DCR)为82.5%;对照组的ORR为10%,DCR为75%。治疗组ORR、DCR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有降低,但治疗组积分降低更显著,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积分比法比较,治疗组有效率45%,对照组有效率3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4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治疗组有效率45%,对照组有效率2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两组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比较,治疗组白细胞(WBC)、恶心呕吐病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WBC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较,补肺消瘤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骨髓抑制,降低化疗毒副作用,提高化疗疗效的作用。